第A3版:教育

以音乐感染孩子心灵

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武万勇

  从教29年,她不仅用爱心浇灌未来的花朵,还严谨求实、刻苦勤奋,兢兢业业,努力完成各项与艺术有关的工作;她先后曾获县“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市“师德先进个人”、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创编的文艺节目曾多次在国家级、省、市、县级比赛中获奖。她就是慎城镇第二小学音乐教师、少先大队辅导员吴涛。
  1991年,从师范毕业的吴涛分配到颍上县城关二小(慎城镇第二小学的前身)。在入校选择科目时,她考虑到音乐能给孩子带来快乐,便选择了音乐教师。
  为了从“小白”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吴涛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力求吃透教材,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课后还不断地对教育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有时为了上好一节优课,她每次都要试上几遍甚至十几遍,力求找到学生最喜欢的授课方式。
  多年来,她始终坚持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她相信,老师把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执着,倾注到工作的每个细节中,才是真正成为一名称职的教育者。
  2018年9月,五年级的一节音乐课上,有一个孩子不愿加入课堂互动,并且举止叛逆。吴涛并没有在课堂上批评他,而是在课后找到班主任了解情况,得知孩子的父母刚刚离异。因为父母的冷漠,孩子从一个开朗活泼的少年变得叛逆不逊。之后,吴涛多次找该学生聊天,关心他的学习以及生活,并表示愿意为他提供学习及生活上的帮助。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后,孩子情绪逐渐恢复,生活和学习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
  在教学改革中,吴涛还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改变了音乐课“一节课教熟一支歌”的陈旧教学模式。
  “学生对乐理一窍不通,对歌曲的情绪情境不能理解领会。”吴涛说,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她从基本的声乐知识教起,从简单的乐器吹奏教起,从简单的歌曲情境理解起,从基本的歌配舞表演起。新鲜的琴声、新鲜的表演、新鲜的乐理分析,第一次让孩子领略到了音乐课像一篇激扬的文章,有开始、有发展、更是高潮。因此,每次孩子们上吴涛的音乐课都欢喜得像过大年。
  事实上,吴涛不仅在学校承担教学任务,还负担学校少先队的组建、管理以及学校的文艺工作。
  吴涛告诉记者,慎城镇第二小学的历届校长都非常重视艺术,1994年学校就号召教师积极参加县、市文艺演出。因为学校音乐老师少,吴涛又年轻,所以编排的任务就落到了她的身上。
  “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舞蹈,接到任务后,一有时间我就琢磨如何编排节目。”吴涛说,幸运的是,第一次编排的节目就在县里获了奖。随着编排节目经验的增多,她又想着把颍上特色的手绢花、花鼓灯融入到节目中,形式新颖又具有地方特色。2007年,她创编的节目《花鼓妞妞扭花花》在全国“魅力校园”春晚比赛中斩获金奖;2012年,创编的舞蹈《花鼓闹春》在安徽省“新农村舞蹈教室”教学成果展演中获得“小葵花银奖”;2013年创编的舞蹈《春妞乐》荣获安徽省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二等奖;2016年创编的节目《春苗闹花鼓》,荣获安徽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一等奖;2018年创编的花鼓灯舞蹈《红满天》参加全国魅力校园春晚获金奖。
  这些成绩后面却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2005年吴涛做了“胆囊切除术”,休养不足半个月,又回校投入到文艺工作中,后来在学生参赛过程中,刀口感染,不得不再次入院治疗。2015年,一场交通事故让吴涛右踝大面积软组织损伤,不能行走。医生建议她静养,但那段时间正巧有一场大型比赛,是她忍着伤痛陪着学生参加完比赛,并拿到大奖。
  回望过去,吴涛说,她觉得更多的是音乐教师这份职业给了她生命历程中不息的激情和美的享受。面对未来,她愿意一如既往地扎根这块热土,用美的音符感染孩子,让爱的音符弥漫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实现自己最有价值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