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农村

小葫芦收益高

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刘洋 李阳

  近日,在临泉县安徽姜尚工艺品有限公司培训室里,公司负责人韩玉梅正在向工人传授葫芦烙画和制作酒葫芦的手艺,帮助大家掌握烙画葫芦工艺品的制作技术。
  据悉,2008年,患有小儿麻痹症的韩玉梅在养殖蜥蜴过程中,无意间接触到葫芦工艺品。考虑到葫芦工艺生产劳动强度不大,比较适合残疾人,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和几个朋友做了一些葫芦工艺品,通过阜阳市残联拿到国外市场试销,没想到竟大受欢迎。2012年8月,她创办了安徽姜尚工艺品有限公司,主要加工、销售葫芦、挂件等工艺品。
  “葫芦在我们传统文化中寓意好,象征着福禄寿喜。加上我们的烙画不仅美观环保,而且具有观赏收藏价值。”韩玉梅说,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产值每年稳定在2000万元,产品外销每年400万美元,带动了数百个家庭就业。
  因为曾得到不少人的帮助,韩玉梅致富后一直没忘记回报家乡父老乡亲。不过,韩玉梅对残疾员工的关爱有自己独特的方式。韩玉梅说,对人“好”与“爱”不是一码事。残疾人由于身体缺陷、行动不便,就业道路狭窄,收入低。由于自卑心理,别人对他的好他不一定理解,容易误认为你是施舍、看不起他。用“爱”去关心和体贴残疾人,是不求回报的,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家住邢塘街道刘桥社区的张洪世由于小时候患有肢体残疾,没有劳动能力,2016年被村里确定为贫困户。后来,在韩玉梅的帮助下,张洪世成为了一名高级工艺师,不仅靠制作葫芦工艺品脱了贫,年收入达数万元以上。
  “现在,我不仅在公司里烙画,还带了新学员,一个月能收入三四千块钱。”张洪世告诉记者,他不仅靠制作葫芦工艺品实现了脱贫,还靠葫芦致富奔小康。
  不仅给贫困户培训,带动他们就业,公司还精心培育了2.7万棵亚腰葫芦苗,无偿提供给周边乡镇的贫困户种植。今年8月,韦寨镇柘树庄村的葫芦迎来成熟期,韩玉梅主动上门收购葫芦,按照单个均价4到5元的价格收购,每位贫困户单株收益100元左右。“今年,我收获了100多个葫芦,好管理、收益高。”韦寨镇柘树庄村贫困户韦守清告诉记者,“卖给姜尚工艺品公司,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韩玉梅介绍说,为降低贫困户的种植风险,公司今年请了安徽农业大学的老师前来技术指导,提高了葫芦苗成活率。
  这几年,韩玉梅根据客户和市场需求,不断丰富葫芦工艺品的款式,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需求。他们将要求、图形发给我们,公司设计团队设计好反馈给他们。这里既有我们葫芦的美好寓意,又有他们各自不同国家的文化底蕴,在国外市场上销售很可观。”韩玉梅说,下一步,公司准备通过农超对接、联手旅游景点等方式,让葫芦卖得更好,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