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农村

红薯旺销农民乐

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沈云鹏 张云山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前后刨红薯。金秋十月,走进颍上县十八里铺镇谢庄村,到处是忙碌的生产景象。谢庄村村民李勇和家人忙着将地里扒出来的红薯装筐,待装满一车,便就近卖到附近的红薯收购点。
  休息间隙,李勇给记者算了一笔收成账:他家种了20多亩红薯,因为今年雨水少,一亩地红薯至少能产出6000斤;按照现在0.4元/斤的市价算,一亩地收益2400元,扣除人工、种苗等成本投入,一亩地纯收入1500元。
  在谢庄村红薯收购点,负责人李敬芳正在给送红薯的村民上磅、结算。“今年的红薯长势好、产量大,最近这段时间我每天能收购50多万斤,全部销往河南、河北、山东等临近省份。”李敬芳告诉记者,为方便村民销售红薯,他们优先收购贫困户的红薯,对不方便的贫困群众,提供上门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与谢庄村红薯外销不同,颍上红薯主产区耿棚镇产出的红薯大多被本地企业颍上县绿地食品有限公司收购,然后加工成粉丝。
  绿地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毅介绍说,绿地食品是耿棚镇重点招商引资企业,以红薯收购和精深加工为主,自建有1000多亩红薯种植基地;同时,以耿棚镇为中心,面向全县收购红薯,生产红薯淀粉和粉丝粉皮。据悉,公司可日加工新鲜红薯1000余吨,年产小包装红薯粉丝6000余吨,精加工近1.4万吨红薯淀粉,年产值近1.8亿元。
  “虽然这段时间每天来送红薯的村民都在企业门口排成了长龙,但我们厂对红薯需求量很大。”张毅介绍说,前段时间公司参加合肥农交会,带了不少货,因质量过硬很快销售一空。当时,公司和安徽三兄弟企业签订了1200吨的淀粉订购协议,货值600多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颍上县绿地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为耿棚镇当地群众提供了200多个长期就业岗位,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1000多个,带动70余户贫困群众实现了稳定增收。
  “销路不用愁,扶贫有方向。”颍上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已进入红薯大面积丰收阶段,全县8万亩红薯丰收在望。下一步,县里将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行“四带一自”扶贫模式,积极发展“订单式”农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支持农民、尤其是贫困群众发展红薯生产,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