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城市

厨师王良才:坚守阜阳老味道


通讯员 张杰 文/摄

  阜阳饮食业历史悠久,是一个菜肴风味众多,厨师人才荟萃,烹饪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经过历代创新与发展,形成许多特色鲜明、闻名遐迩的菜肴风味系列,造就出一大批技艺精湛的厨师。15岁开始从厨的王良才,凭借最本土的味觉记忆和后天的勤奋好学,成为阜阳传统菜的传播者之一。

  拜师学艺苦练技艺

  王良才,1948年4月生。15岁那年,王良才进入当时的阜阳县第二饮食公司人民小吃部饭店学习厨艺。他从饭店杂工做起,在老一代厨师崔友、骆金海等老厨师的言传身教下,打下了扎实的刀工和烹调技能基础。
  1971年,为发展阜阳餐饮事业,提升餐饮水平。阜阳成立了厨师培训班,并抽调了当时烹饪技艺高超的如亳州的王庆云,界首的吴德坤、阜阳的刘作芝、卢其林,贾子珍、菊文秀、张杰臣、王凤标等名厨到厨师培训班任教。教学上采取“师父带徒弟”的传统培育模式传授烹饪技艺。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此,阜阳饮食服务公司在颍河旅社西侧,原厨师培训班旧址新建一座高三层的酒楼,取名“凤凰酒楼”。凤凰酒楼作为阜阳地区首个培养本土厨师的教育基地,老一代厨师们在这里为阜阳培训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厨师,使阜阳传统烹饪技艺得以传承与发扬光大。王良才正是从阜阳厨师培训班走出来的佼佼者。

  传承阜阳传统菜肴

  阜阳菜,旧称颍州菜,是沿淮风味菜代表之一。而阜阳菜系的形成又与阜阳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饮食习俗密切相关。阜阳菜南北兼容,注重本味,既有北方地区的粗犷,又有南方地区的细致特点,被誉为“皖北第一菜”。
  阜阳传统烹饪技法可分为拌、炝、腌、酱、炸、熘、爆、炒、烧、扒、炖、焖、熬、煮、烩、蒸、煎、烤、拔丝、琉璃、挂霜、蜜汁等数十类。其中代表菜有:爆炒腰花、皮丝杂拌、清蒸鸡、葡萄鱼、炒虾仁、爆双脆、锅烧肉、清汤蹄筋、绣球芙蓉蛋、红烧肉、大圆子、烧白菜、肉丝汤、干煨坛子肉、锅贴腰子、炒八宝、蜜汁红芋等。
  八大碗是具有浓郁阜阳特色的八道菜,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饪手法。在阜阳,八大碗往往用于宴请宾客之际,每桌八个人,桌上八道菜,上菜时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但八个菜内容也不是固定的,有时会根据季节不同而改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宴请宾客的八大碗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也渐渐被人遗忘。为保护与传承阜阳传统菜肴,2010年,王良才在阜阳畅味园推出了“颍州八大碗”,让阜阳人又品尝到了久违的老味道。
  葡萄鱼,是一道阜阳传统经典名菜。是以青鱼为原料,经过油炸“葡萄”粒粒饱满,表皮松酥、肉质细嫩,甜酸可口,极具美感。同时这道菜也是一道刀工菜。除了考验厨师的刀工外,再一个关键就是汤汁的调制。有许多厨师在调制汤汁时,为了省事直接使用番茄汁调制。而王良才依然坚守传统方法,用葡萄汁调味,让葡萄鱼的色、香、形、味都恰到好处。

  匠人匠心毕生坚守

  王良才总是对徒弟说:做厨师是一份辛苦的工作,年轻人选择了这一行,必须要吃苦耐劳。在烹饪技法上,王良才认为,阜阳传统菜的特点就是需要纯手工制作,不要图省事,用半成品进行加工,更要远离不良食材与调味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阜阳传统菜不走样。
  在实际传授中,王良才极其重视实操。每教导一道菜,他都至少要操练4遍以上。前两遍,都由王良才在一旁演示,并拆分讲解每一个需要注意的操作细节。后两遍,由徒弟独立制作,做完之后展示成品,王良才再点评和指出不足。有些复杂的菜式,徒弟还需要反复练习10次、20次以上。按照王良才的说法,从来都没有‘一学就会’的菜,哪怕是一道素菜,也要重复多次才能做出最好的味道。
  匠人匠心,择一事,终一生。从厨58年来,王良才始终以厨师的名义诠释着工匠精神,使具有悠久历史的阜阳传统烹饪技艺不断得到继承、丰富与发扬。如今身为某酒店技术总监的他,仍然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播传统美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