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文化

墨香悠远书法情

本报记者 潘金铭 通讯员 黎小标

  从兴趣驱使开始学习,到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书法写作这件事上,44岁的赵凯已经坚持了20多年。如今,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临池不辍,并致力于传授书法技艺,让翰墨浓香在更多人笔下氤氲。

  兴趣使然触纸笔

  大约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学校新增了书法课程,每次上课,老师在讲台上做示范,赵凯就在稿纸上依着葫芦画瓢。或许就是从那时候起,他有了一个当书法家的梦想。
  “男孩子小的时候都是闲不住的,但奇妙的是,每次写毛笔字,我总能耐着性子坐上一个小时,或许这就是兴趣的力量。”赵凯说,那时受到家庭条件限制,没有多余的钱购买纸笔,虽然喜欢书法,但最终没有练下去。
  真正接触书法,要从1996年中专毕业后说起。“毕业后,我跟随家人一起做生意,圈子越来越广,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就包括太和的一些书法大家。”赵凯说,每次看到他们写字,内心总会涌起一股躁动,拜师学艺的想法呼之欲出。
  2000年,经朋友介绍,赵凯结识了太和县书法家杨少华,多次拜访后,他正式拜师学艺。“以前都是盲目临摹字帖,笔法技艺上很难进步,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基础知识学起,按照书法的历史演变过程练习,对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字体均有涉猎,很快就进入了书法的世界。”赵凯说,即使再忙,每天他都会坚持练习两个小时,边临摹边揣摩,久而久之,对于书法的理解渐渐丰富起来。

  汲取众长为我用

  赵凯一直认为,想要写出一手好字,必须坚持临帖。“时常临摹书法大家的作品,从中汲取营养,看似基础的动作,实则充满内涵。”赵凯说,临摹方法要得当,思维要灵活,不能一味模仿,还要时常总结,才能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三人行必有我师,取众人所长为我所用,能让自己快速提升。“书法字体多样,每个人擅长的东西也不一样,我经常向不同的书法大家请教,学习他们所长,提笔和落笔之间都能学到很多东西。”赵凯说。
  多年积累下,赵凯在书法写作上有了一定造诣。如今,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太和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书法展并获奖。
  “作为书法爱好者,我只需要不断提升书法技艺即可,但入职书法家协会后,就必须想着如何让太和书法熠熠生辉。”在赵凯的组织带领下,太和县书法家协会每年都要举办数十场书法活动,办展览、交流学习、送文化下乡、送书法进学校进企业,培养了一批书法后继人才。
  传授技艺不遗力
  赵凯出生在太和县赵集乡界牌村,在当地,他的书法技艺精湛,又乐于助人,被推选为新乡贤,十里八村慕名前来跟他学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多。
  “赵老师,我这幅字写得如何,能不能给我提一些建议?”“这幅字按照您的要求重新写了一遍,在笔法上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得知赵凯擅长写毛笔字,界牌村村民王子立慕名前来拜师学艺。他在太和做生意,闲暇时喜欢写毛笔字,但苦于没有专业书法家指点,一直不得要领。
  “谁来向他请教,他都会耐心教授,一一指点问题所在,在他的帮助下,我的书法技艺很快就取得了明显进步。”王子立说,虽然自己比赵凯年长几岁,但无论是写字还是为人处世,都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我就是从他们那个阶段走过来的,特别理解他们渴望学习的心情,只要他们愿意学,我就愿意教。”赵凯说。
  此外,赵凯还为赵集乡所有石碑题字,并带着书协会员到各村开展送文化下乡、送福字送春联活动,致力于活跃当地的文化氛围。“书法是我乐于坚持一辈子的事情,未来除了继续提升自身技艺,还要带着众人一起学,让翰墨书香持久绽放。”赵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