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文化

非遗文化 云端绽放新活力

本报记者 赵名威

  非遗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岁月长河中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当下,我市非遗传承人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宣传、教学民间非遗技艺,让非遗优秀文化在云端愈加焕发活力,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

  抖音直播鱼拓制作技艺

  打开直播间,架设好补光灯,伴随着悦耳的背景音乐,在镜头前,界首鱼拓非遗传承人胡继江一边和直播间的粉丝聊天互动、解说教学,一边调配颜料,晕染鱼身,在纸上精心拓画,不多时,一幅栩栩如生的彩色鱼画便跃然纸上……6月18日,界首市文化馆在非遗传习所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鱼拓技艺——云上全民艺术普及”活动,为网友在线推介这一经典民间非遗项目,胡继江应邀而来。
  胡继江是界首鱼拓非遗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活动当天,他通过个人抖音直播和现场录播的形式向公众展示了界首鱼拓的历史渊源、技艺流程、创作技巧与艺术特色,高超的技艺、生动的讲解,让直播间的百余名观众不停点赞。
  胡继江告诉记者,这一传统民间技艺起源于宋代,是将真鱼的形象用墨汁或颜料拓印到纸上的一种艺术,灵感源自中国古老的碑拓技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拓展传播途径,让广大群众更加便捷地欣赏、学习文化艺术资源,了解、认识我们界首的鱼拓文化,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胡继江说。
  如今,胡继江个人视频平台已有数百名粉丝,他时常会拍摄上传自己的作品视频,向网友展示鱼拓文化。“我现在的粉丝还不多,以后会坚持上传鱼拓制作的视频,有机会也多开直播和网友互动,多一个人观看就多一个人了解这项技艺,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多争取一些粉丝。”胡继江说。

  短视频推介阜阳品牌美食

  与胡继江一样,来自太和的李雪艳也在网上秀自己的老雁馍制作技艺,虽然领域不同,但他们期待扩大非遗项目影响力的初心是一样的。
  6月13日,在558文创园非遗项目展演活动中,美食展销摊位上,“王太太老雁馍面艺馆”的产品颇受人们欢迎。顾客不仅可以购买品尝到精致美味的特色面点,还可以扫码关注抖音号,观看老雁馍的制作过程,进一步了解皖北这一有着美好寓意的面食。
  王太太老雁馍面艺馆负责人、阜阳老雁馍第三代传人李雪艳告诉记者,这门家传技艺已经有了几十年历史,在太和当地深受人们欢迎。打开她的抖音视频,但见她总是指法灵动,上下翻飞,将平凡的面馍雕琢出不同造型,从寿桃到金龙,从飞燕到老虎,造型别致,颜色多样,令人赞不绝口。其间,还不时穿插一些民俗讲解,在看视频的同时增长了知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平常经营之余,我开始拍摄短视频,一是为了扩大企业知名度,二是将这一美食名片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阜阳本地的美食文化,尽到我们的传承责任。”李雪艳说。
  目前,李雪艳的短视频平台已经有了1000多名粉丝,除了记录手工面馍美食,还有许多生活日常。李雪艳告诉记者,接下来将继续创作更多有意思的美食视频,推介美食品牌,吸引更多外地顾客前来购买。

  声乐课走进非遗展演现场

  在6月13日阜阳市非遗项目展演活动当天,558文创园里还有一堂特别的“网络课堂”同步上线。阜阳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师戎龚停,现场直播了一场新颖的非遗音乐课,深受学生喜爱。一端是地方特色浓郁的皖北民歌、舞蹈,一端是渴求知识的青年学生,两者在小小的屏幕里碰撞出火花。
  “我所教授的专业是中国传统音乐,能够现场给学生展现、讲解我们阜阳本土的非遗歌舞项目,是一次来之不易的体验。”戎龚停说,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不能回到学校上课,网课教学成为了日常。得知阜阳市要举办非遗项目展演活动,花鼓灯、唢呐、民歌等节目都将上演,戎龚停便提早做好准备,拿着手机来到现场,这才有了一场别样的“云课堂”。
  随着舞台上一个个精彩的歌舞节目接连上演,戎龚停向学生详细介绍,让这些传统节目进一步走进学生心里,也让他们对阜阳非遗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从前都是在教室里上课,但是再清晰的视频也不如现场鲜活。通过网络直播现场教学非遗的方式,或许将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平台的不断建设而更加流行。”戎龚停说,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年轻人的主动学习和接受,他也将结合网络技术,为学生传递家乡的非遗文化财富,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