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文化

加点创意小柳编出口大市场

本报记者 潘金铭

  “这批花瓶和花盆样式精美,主体部分由木头做成,再用柳编进行点缀和装饰,全部销往世界花都荷兰,虽然今年疫情影响了许多企业的出口,导致订单缩减,但我们的订单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日前,记者来到阜南县天亿工艺品有限公司时,总经理高甲甲正督促工人抓紧赶制这批产品,再过几天,所有产品就能按时出口到荷兰。
  “可别小看这些小玩意,除了出口荷兰,还能出口到美国、德国、比利时等30多个国家,北京、上海、青岛等30多个国内大中城市市场需求量也很大。”高甲甲说。
  “小柳木,大产业;小工艺,大文化。”这是高甲甲创业的方向和理念,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对柳木文化的热爱,他不断创新升级工艺,让柳编制品走得更远,价值更大。
  2004年大学毕业后,高甲甲到浙江义乌工作,薪资丰厚,但他并不满足。“父辈们都靠着柳编技艺生存,我也在耳濡目染下对柳编产生浓厚的兴趣。”高甲甲说,在外地的展会上,他见到了很多先进企业和文创产品,让他对柳编制品有了新的认知,对未来的人生规划也有了新的思考。
  2010年,高甲甲辞去高薪工作返乡创业。同年9月,他成立了一家柳编制品公司,主营柳、木、竹、藤、草园林工艺品、装饰品的加工和销售。
  “刚开始就像玩儿一样,从木船模型做起,陆续做了几款产品,没想到销量还不错。在一次广交会上,我拿下了比利时一家企业50万元的订单。”高甲甲说,有了这笔订单,他信心大增,但产品既然要卖到国外,样式和质量上必须要有严格保证。为此,他买来相关资料,每天抽时间加紧学习,他还走访各乡镇的民间老手艺人,将柳草、柳木、柳藤混编等技艺综合起来,对传统柳编技法不断创新,产品样式和制作工艺有了很大突破。
  “经过几年发展,柳编市场趋于饱和,消费者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综合考量后我们决定告别传统柳编制品,向附加值更高的柳木工艺品等领域转型。”2014年,高甲甲又注册成立了阜南县天亿工艺品有限公司,把目光瞄准到园林工艺品、柳编家具生产等领域,推动产业纵深、多元发展。
  根据海外市场个性化需求,公司开发出了柳编野餐篮,主要供应欧美市场。针对传统花瓶易碎、体重、不易搬运的缺点,高甲甲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生产出铣掏加工器具和灵敏性高的柔性刀具,这样生产的木制仿古花瓶易于成型、轻便、环保,又可量产,销售空间更大了。公司还与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自主开发纳米防腐、木质变性等多项技术和设备。目前公司已申请了40项发明专利、110项实用新型专利等。“有了纳米防腐技术,我们生产的泡桐木鸟窝不怕日晒雨淋,产品寿命延长3年以上。”高甲甲说。
  在天亿工艺品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琳琅满目的柳木工艺品,也被它们五花八门的用途所吸引:一款面包托盘,可在星级酒店和展会上使用;一个花盆,可以种花,能用作园林搭配、酒店装饰,还可以盛放食物……“想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要在工艺、产品、品牌方面有所突破。”高甲甲表示,只有把握消费新趋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小小的柳编制品才能闯出大市场,也才能把“阜南柳编”这个品牌更好地传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