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评谭

数量要升级 服务更需迭代

  全省卫生健康领域主题地图于近期上线,方便市民快速查询周边各级医疗服务场所相关信息,线上线下导航办理各类高频服务。其中,我市已发布上线2300个场所。(11月24日《颍州晚报》06版)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APP、公众号、小程序办理政务、业务逐渐成为新时尚。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出现,进一步催生了群众对线上办事的需求,“互联网+”成为各地各部门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一种手段,市民在“指尖”办事越来越方便。但是,“指尖政务”不仅要看上线业务的数量,更要看线上服务的质量。
  首先,“指尖政务”的端口太多,让人无所适从。目前,APP和微信小程序已成为“指尖政务”的主流模式。以手机为例,除了政务服务APP“某某通”之外,还有银行、公安、交警、税务、供电、铁路等单位和部门的业务平台,而这些平台由不同的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每使用一个平台就需要注册账号并验证等。不仅需要记住很多账号和密码,而且挤占了有限的手机存储空间。为此,一些用户不得不经常删除一些APP,等遇到事情需要办理时再重新下载。其实,这些业务和相关部门的APP完全可以整合到一个常用的APP里面。
  其次,不同部门和地区的数据,有时无法自动匹配和共享。笔者近日乘坐高铁到温州市出差,下高铁后需使用“某某宝”扫描当地防疫码,经过验证等程序后手机上显示绿码,但出站时闸机却无法自动识别笔者的身份证,无奈,笔者只能退出自动审核通道,转走人工审核通道。返回时问题再次出现,“某某码”弹窗了,笔者只好重新搜索温州防疫小程序,找到核酸检测证明,截图上传申诉。一番操作之后,笔者发现其实“某某宝”页面就有“长三角核酸报告查询”,打开后笔者在温州市的多次核酸检测证明清清楚楚。这就说明,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业务间的“数据烟囱”依然明显。即使有时完成了一次跨地区、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但数据的协商时间长、难度大,使用并不方便。
  因此,我们不仅要看推出了多少APP、公众号、小程序,入驻了多少单位和服务,发布上线了多少个场所,而且更要看上述线上服务的质量和便利性等。相关部门应定期对“指尖政务”开展“体检”,围绕新问题、堵点,不断迭代升级。在“指尖政务”上线的数量方面积极做“加法”,在端口的数量、操作的步骤和难度方面努力做“减法”,可以多运用倒逼机制推动地区间、部门间共享信息,让群众少跑腿。
曹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