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农村

种植上海青 卖到大上海

本报记者 徐立成 通讯员 宿飞

  近期连续阴雨天气,一扫午收后高温炎热,农民朋友纷纷抢墒播种。6月16日下午,记者在颍东区正午镇陈庄村蔬菜种植基地看到,农机手正在大棚里操作蔬菜精播机,在一垅垅整好的耕地里播种上海青菜籽。一个月左右,这批上海青就可成熟上市。相邻大棚里,几十名工人忙着采割上海青,称重、装箱。地头,一辆装满上海青的货车即将发运。
  “现在,基地每天收三四亩地上海青,亩产四五千斤。隔天种一次,一次种8亩地。”基地负责人程龙告诉记者,“我种的上海青主要销往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目前地头收购价每斤七毛钱。走量大,效益还不错。”
  记者一边在大棚里采访,一边和程龙聊天。别看他今年才36岁,种菜也算是老把式了。
  19岁那年,程龙随打工热潮“漂”到北京,和家人在大兴种植蔬菜。经过多年辛苦打拼,“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后来,了解到家乡政府出台不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漂泊在外的程龙决定返乡创业,用多年积累的种菜经验,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在当地政府帮助下,程龙在正午镇流转了100多亩土地,种植上海青、杭白菜等时令蔬菜。由于懂技术、会管理,当年就取得较好收益。随后,成立了正午镇程龙家庭农场,陆续投资200多万元,种植绿色蔬菜,实现规模生产。
  精选良种,精耕土地,建设大棚,程龙在基础设施方面舍得投入。基地里,每个蔬菜大棚要投入成本3万元左右,安装了自动洒水、控制薄膜高度等设备。通过改善大棚钢构布局,提升了抗雨雪能力,增加了蔬菜产量。经过几年发展,程龙的蔬菜大棚发展到220多亩,收入相当可观。
  由于蔬菜栽种、浇水、收获期相对集中,用工较多,加上技术要求不高,程龙给周边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机会,雇佣了30位当地农民。得益于带动增收效果好,程龙家庭农场被评为颍东区特色种植养殖扶贫基地和“省示范家庭农场”。
  小小上海青,带动大产业。通过发展蔬菜产业,程龙带动陈庄村100多户农户以土地入股、务工就业等方式,逐步实现增收致富。
  为方便蔬菜存储,程龙建了一座冷链保鲜库,下一步还要继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带动更多乡邻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