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专题

以教学诊断与改进为抓手 持续推进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学校质量保证主体作用,是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完善工作过程,不断落实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全面推动职教水平迈上新台阶。
  自教育部和安徽省教育厅部署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以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先后经历了5个阶段,即:蓝图设计阶段——2017年开始培训学习、制定方案、成立机构;试点诊改阶段——2018年制定标准、建设平台、试点诊改;自诊提升阶段——2019年全面开展年度自诊、完善两链、优化机制;全面推进阶段——2020年进一步优化方案、统筹推进、全面诊改;迈向新程阶段——2021年总结经验、巩固提升、迈向新程。
  为实现持续提高办学质量的核心目标,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工作方针,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并建成以“五纵”(指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个系统)“五横”(指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一平台”(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为基本框架,全校形成联动机制,实现“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培育以自律为主要特征的学校质量文化,实现内部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以实施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为依据,精心打造“两链”近年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地方、依靠地方、服务地方,根据阜阳市产业发展需求,精心编制了“十三五”和“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教学单位子规划,对规划体系目标进行调整、梳理,形成了上下纵向衔接、左右横向呼应的目标链。
  学校机构职责明确,建立了岗位工作标准,各项工作按照岗位工作标准和相关制度有效执行。同时,教学单位编制专业建设方案、课程建设方案,明确年度建设目标任务、重点工作、预期效果和保障措施,形成学校规划与教学单位规划目标的执行链。在课程层面建立课程建设规划目标,制定学校课程建设标准。依据专业建设规划和课程建设基础,对标学校课程建设标准,各专业核心课和全校公共必修课共174门课程制定了课程建设方案,有计划地开展课程建设。在学生层面根据素质教育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生特点,完善学生毕业标准、评优评先标准、奖助学金评定标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等学生发展标准,制定学生发展目标指标体系,并融进学生个人学涯规划,通过数据分析平台个人画像进行目标管理。
  以培育“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为目标,开展层面诊改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诊改办公室,成立各层面7个工作小组,指导各部门、各教学单位和各责任主体开展常态化纠偏和阶段性自诊工作。根据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运行内涵与逻辑要求,印发五个层面诊改实施运行办法,分别构建五个层面质量控制指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诊断指标体系,制定预警规则,建立诊改工作机制和预警机制,开展常态纠偏和阶段自诊。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建有“十三五”“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其专项规划、子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实施、诊断、改进的运行机制,每个年度目标任务通过学校发布A类、B类任务层层分解、实施,形成年度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明确目标要求、完成时限及责任人,部门发布职责中的重要C类任务。各部门通过诊断、改进和工作总结,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
  以完善制度体系和培育质量文化为着力点,提供动力引擎近年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诊改工作,把诊改作为提高学校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根据省教育厅安排部署及时制定修订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规划》《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复核工作方案》等。学校领导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多次组织召开诊改工作培训会、协调会和推进会,加大诊改工作理念宣传和师生员工培训,使全校上下深入理解诊改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逐渐形成质量管理理念,并落实于自觉行动中。
  为激励师生积极参与教学诊改,依据“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运行规律,围绕学校《章程》,从规划标准、运行管理、约束激励等方面系统化设计质量保证制度,通过全面梳理、查缺补漏、修订增补,在五个层面完善28个核心制度,形成制度体系,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打造质量提升的机制引擎。学校将绩效考核与自我诊改工作相结合,建立以目标为导向、智能校情数据分析平台排名为重要指标的绩效考核制度,逐步体现以外部监管为主向以自我诊改为主转变的走向。
  通过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逐步提升学校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制度体系建设的支撑度、学校五项职能对办学定位的支撑度、人才培养各环节之间的吻合度、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以及学生、社会、用人单位、政府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诊改工作推动学校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提质培优项目建设和校园文化培育、师生技能大赛等人才培养工作。学校强化“乐学善教,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秉承“敦品、励行、技强、业精”校训,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多维度、多元化、多角度持续推动学校质量文化创建,将质量意识内化为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通过实践,全体师生逐步从遵章守纪发展到形成习惯,质量文化逐步深入人心,营造了“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五个层面主体的周期性阶段自我诊改逐渐从阶段性趋向常态化,履行岗位职责、开展质量诊改和过程纠偏逐步成为自觉行动和工作习惯,师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增强。
  以优化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抓手,建设智慧校园近年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动和落实智慧校园建设任务。成立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化项目办公室,对智慧校园和信息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制定了“十三五”“十四五”信息化建设专项规划和智能化校园建设方案。
  学校建立了常态化、可持续诊改工作机制,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理念融入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形成了支撑学校诊改工作的信息化环境。学校不断加大经费投入,近三年信息化建设投入达3000多万元,已建成业务系统20多个,资源平台9个,部分系统之间实现了对接、打通,逐步实现在人、财、物、教学、科研、学生管理、日常办公、校情监测、生活消费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一是升级改造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实现校园无线全覆盖,有线主干万兆光缆覆盖,为智慧校园建设、师生信息化服务及增强网络安全奠定基础;二是逐步完善智慧校园生态系统,先后完成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多个业务系统的搭建升级,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提供源头数据,为消除数据孤岛、建设数据中心提供支撑;三是建立校情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实现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层面的数据监测预警、质量指标的自动测量与分析,为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常态工作机制提供支持,为学校各级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近年来持续推进“诊改”工作,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常态化诊改工作机制已基本形成,管理效能明显提升,各层面诊改已有机融入日常,内生动力明显增强,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取得了一系列办学成果和荣誉。
  2019年,学校被评为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标杆校,2021年园艺技术专业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2020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护理专业群被立项为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高水平专业群(高职)。2021年,智能制造专业群被立项为《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重点建设专业群。学校现有国家级重点专业、骨干专业8个,省级示范专业、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新增省级精品课程16门,教学示范课1门,校级精品课程15门,现有省级精品课程46门。师资结构不断完善,团队水平显著提升。2019年至2021年,新增72人晋升职称,其中教授4人、其中副教授14人。新增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14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阜阳市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2个,阜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校级教坛新秀4人。3名教师获安徽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4名教师获安徽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名教师获中国技能大赛装配钳工项目教师组比赛三等奖。学生技能竞赛形式多样,综合素质全面提高。2019-2021年,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省级奖项300余项,其中省级一等奖21项,二等奖97项,三等奖204项。通过开展诊改,师生的获得感、满足感不断提升,校园质量文化氛围进一步形成。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永远在路上,学校将在新一轮周期的诊改中,凝心聚力、集思广益、团结协作,进一步完善常态化、可持续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开展自我诊改的内生动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有特色的质量文化体系,实现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不断推动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赵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