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农村

真情帮扶助创业

本报记者 徐立成 通讯员 王中海

  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这几年,临泉县长官镇王营村的王兴兴依靠帮扶和自身努力,走出了一条精彩人生路。
  “王兴兴学过缝纫技术,后来外出从事服装加工,如今家乡环境这么好,我就建议他回乡发展。”2017年7月,王兴兴的扶贫帮扶人、村“两委”成员张芳和他取得联系,宣传精准扶贫及创业政策。在张芳的建议和帮助下,王兴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回到家乡,在村部旁边找了几间房子、购买了机器,和父母、妹妹一起加工服装。
  万事开头难。刚创业时条件艰苦,王兴兴常常加班到深夜,很快熟悉了服装企业生产管理工作。随着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张芳又帮他租赁了村里扶贫车间,争取到20万元产业发展扶贫资金。有了场地和资金,王兴兴的干劲更足了,2018年8月成立了临泉县百利服饰加工有限公司,并把妹夫从外地喊回来,帮忙共同管理生产,他则到外地跑业务,联系销售。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9年底,王兴兴生产的一批羽绒服积压。张芳了解情况后,四处打电话联系买家,并发朋友圈帮助宣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滞销的羽绒服顺利销售一空,当年企业完成产值60多万元。
  今年受疫情防控影响,王兴兴的企业订单骤减。面对这种情况,他不气馁、不抱怨,为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已接手订单,他把10多台电动缝纫机安装在有就业意向的贫困户家中,方便大家居家就业,确保生产的同时,带动了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就业。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张芳帮助王兴兴及时复工复产,王兴兴自己也不等不靠,不断研发服装新款式,利用拼多多、淘宝等网络平台,积极开拓市场,取得较好效果。
  “几年来,在政府特别是张芳的帮扶下,俺不但顺利脱贫还创办了企业,并带动了其他人就业增收,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我要继续努力,带着大家一起奔小康。”王兴兴告诉记者,现在企业带动了周围33人就业,其中,贫困户11人,工人月工资能拿到3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