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

贾书记带咱过上好日子

本报记者 潘金铭 通讯员 史浩然

  深秋的午后,阳光斜照在太和县肖口镇田庄村的田野里,处处一片金黄。
  田里的大豆一收完,贫困户李春芝就马不停蹄赶往村里的富田专业合作社,“听说合作社敞开收购贫困户种的大豆,价格高于市场价。”
  “老李头,今年收成不错,你今天拉来1500斤,按两块七毛钱一斤来算,一共是4050块钱。”磅称旁,贾廷坤用计算器算好账,将4000多元钱递到李春芝手中。
  闲聊了一会儿,记者看到,前来合作社卖大豆的贫困户络绎不绝,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丰收的喜悦写在每个人脸上。
  2018年,贾廷坤被皖中集团选派到田庄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并挂职第一书记。
  初进田庄,脚下坑坑洼洼的泥巴路,眼前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多少令贾廷坤有些沮丧。“村集体经济收入仅6万元,22户贫困户尚未脱贫……”贾廷坤深知,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场硬仗,必须下大力气干出一番成绩,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
  产业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关键所在。通过调研,贾廷坤发现田庄村产业基础薄弱,仅有一家以村集体名义注册成立的富田专业合作社,几年来也因经营不善陷入停业状态。
  一番深思熟虑后,贾廷坤作出一个决定:“有产业总比没产业好,可以引导村民种植土豆、红薯、大蒜等农产品,再由我所在的单位帮助销售,这也是一条出路。”
  在贾廷坤的带动下,富田专业合作社将销售农产品作为主要业务,大量收购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种植的蔬菜等作物。同时,以村集体的名义流转50亩土地,种植红薯、土豆等经济作物,在获得收益的同时,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
  田继刚老人常年在富田专业合作社务工。“别看我年纪大,身体可好着呢,除草、浇水、种大蒜等活都能干。”田继刚说,只要体力跟得上,就会一直干下去。
  了解贾廷坤的村民都知道他敢想敢干,但在他刚毅的外表下还藏有一颗体贴温暖的心。
  “大娘,又在写啥呀?”“贾书记,你又来看俺了,俺正在给你写信呢。”听到贾廷坤的声音,年过七旬的贫困户董秀彩扶着轮椅站起来。
  给贾廷坤写信已成为董秀彩表达感谢的特有方式。因股关节疾病,董秀彩长期卧床,生活困难,情绪低落。两年前,贾廷坤得知后,帮助她办理了低保,又自费给她购买了拐杖和纸笔,叮嘱她无聊的时候练练字,别胡思乱想。
  贾廷坤的贴心帮扶终将董秀彩从阴霾中拉了出来。如今,她不仅身体状况持续恢复,精神状态也保持得很好。她把贾廷坤的关怀记在心里,抽时间写在信上,以此表达感激之情。
  “驻村扶贫就要钉在最基层、帮在关键处、扶在点子上。只要我们倾心帮扶,贫困户就一定能早日过上美好生活。”贾廷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