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会客厅

高级工程师周海龙:

创新已成为一种习惯


  作为“周海龙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工作室成立以来,周海龙始终把创新作为工作重心,以创新引领团队发展,切实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在他的带领下,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人物:国网阜阳供电公司运检部高级工程师周海龙(图中左一)荣誉:获省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电网优秀共产党员、省公司劳动模范、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记者:您是怎么进入国网阜阳供电公司上班的?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呢?
  周海龙:我的父亲是电力公司的老一代工程师,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毕业后,最初先到淮北发电厂锅炉分厂当技术员,1993年调来阜阳电业局修试所开关班工作。
  20多年来,我一直承担着电气设备的检修试验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对室外的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等一系列电气设备内的绝缘油和六氟化硫气体进行取样和检验,来判断电气设备有无存在故障等。
  露天取样要经历风吹日晒,室内检测往往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每次接到紧急报修的电话,总要第一时间赶往施工现场。
  在日常检修工作之余,我还组织成立了“周海龙劳模工作室”,4年间,我们获得了“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群创一等奖”、“全国电力行业优秀QC小组”
  等荣誉。
  记者:我了解到,您带着工作室进行了很多创新活动,获得不少专利,您改革创新的初衷是什么呢?
  周海龙:从事创新工作多年,我养成了爱琢磨的习惯。在工作中发现,常用的水循环制冷方法,每试验一个油样需用1立方水,浪费水资源。一到业余时间,我就钻研无水化绝缘油凝点测试装置。经过无数次研究、试验、论证、比对,最终成功研制出无水化绝缘油凝点测试装置。
  经过实际验证,该项创新技术每年可节约用水600吨,节约了50%的用油量。减轻了人员的劳动强度,每年可为企业创造利润5.92万元。
  比如2009年,为精简操作流程,提高检测精度,我领衔研制《SF6综合检测系统》,减少了环境污染,使工作效率成倍提高。系统利用的红外光谱检测SF6气体中的CF4技术,检测数据精度高,重复性好,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安徽省电力公司群众性创新一等奖。
  我们的技术攻关大多围绕着实际工作来开展,平时遇到了哪些难题,存在哪些不便,大家总在一块儿相互交流,想办法通过一些改进来提高工作效率。久而久之,创新已成为一种难以割舍的习惯。
  记者:获得“江淮杰出工匠”称号,有何感想?今后有何打算?
  周海龙:能和同事们一起成长,我很高兴,特别是我们的创新能给企业、给国家带来效益,提高效率,是我最高兴的事情。
  这次能获得“江淮杰出工匠”称号,既是鼓励也是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再接再厉,立足一线岗位,和同事们一起站在技术革新的前沿,努力做出新业绩、新贡献。
  颍州晚报记者 牛桂芹 通讯员 于永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