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会客厅

高级技师曹学涛:

检修容不得一点差错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掌握的无极绳绞车钢丝绳无毛刺对接被评为绝技绝活;十二项创新成果,书写了最美的人生轨迹……他就是从事矿井大型设备维护工作24年的曹学涛。
  人物:中煤新集阜阳矿业有限公司固定队高级技师曹学涛荣誉:荣获省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绝技绝活能手、省级“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江淮工匠”等称号。
  记者:煤炭开采又脏又苦,您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行业?
  曹学涛:我的老家在淮南凤台,小时家里很穷,兄弟4人,我是老大。高中毕业后就放弃学业,为父母减轻家庭负担。1996年,我应聘到了淮南新集一矿,被分配到固定队工作。接触的全部是煤矿主、副井固定提升设备,一开始还真不适应,后来,通过多年的艰苦磨练,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虽然工作很辛苦还有危险,但我已经离不开它。我的创新发明被应用到生产中,节省了人力物力;我和团队通过检修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守住了安全线……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记者:作为固定队的一员,您每天是怎样开展工作的?
  曹学涛:每天6:00,我们就要对设备进行检修。我主要负责矿井大型固定设备主副井提升系统、主扇风机房、主排水泵房、压风机、制冷系统等车间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工作很枯燥,但一项都不能少,容不得一点马虎。
  比如副井上有四根直径54毫米的钢丝绳,1000多米长,我们每天都需要花40分钟从头到尾捋一遍。冬天,需要用双手握住钢丝绳排查,戴手套是查不出来的。整个过程下来,双手都会冻僵,整个人都冻得发抖。但钢丝绳是生命绳,容不得一点差错。
  下午3:30左右,整个检修流程才能走完,开个总结会汇报问题并对次日工作进行安排。

记者:是什么样的动力,让您在检修道路上走得更远?
  曹学涛:2009年,因工作需要,我调到口孜东矿固定设备队任机工班长,开始了事业的上升期。口孜东矿是一座现代化的数字矿井,进口设备占了80%。当初,来定期维修的外国专家背着我们偷偷干,生怕我学会了他们的技术。当时,我就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学会。接着,我刻苦钻研,把线路图纸画到自己宿舍的墙上,每天起床后、睡觉前都能看到,这样才能牢记心间。为解决难题,我经常跑到合肥买工具书,买的书超过百余册,逐渐地掌握了维修技术。
  为让技术尽快推广,矿上建了“技能大师工作室”。我带着团队
  研究解决了“一种多绳摩擦式提升绞车天轮村垫车削装置”、“一种空气压缩机风道”等多个难题,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此外,我对一些设备进行了改进、研发,让一些进口设备接了地气,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记者:这么多年来,最让您感到骄傲和欣慰的是什么?
  曹学涛:最让我骄傲和欣慰的,不是我获得了荣誉、拿到奖金,而是我的努力保障了安全生产,还将技术传承给了很多人。近5年来,我先后带出机电维修业务骨干40多人,他们都能独当一面,在不同岗位上发挥着光和热。
  工匠,是在一个行业里不断精益求精,做到出类拔萃。但工匠精神讲的是一种追求极致,不断“传帮带”的精神。当一个工匠,只能自己精通;只有人人都成为工匠,国家才能兴盛。
  颍州晚报记者 汪乐意 通讯员 康殿超 高闯/文记 者戴文学 通讯员 郑希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