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民生答卷暖人心

本报记者 任秉文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也最为密切。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交出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饭碗”更加稳固,“最大的民生”稳如磐石

  临近年底,阜南县特立电子有限公司内一片繁忙,王玉亭正在指导班组工友安装线圈。从在外务工到回乡就业,王玉亭的“饭碗”在家门口端得更舒心:“工资不少拿,还能照顾家。”
  距王玉亭所在企业几十公里的太和县马集乡,数十名工人正在亿利发制品有限公司的车间制作人发产品。“工厂虽然不大,但是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小。”亿利发制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需求较大,“只要愿意干,岗位不用愁。”
  一头牵着千万家庭,一头连着经济大势,就业直接关系百姓“饭碗”,关乎千家万户“获得感”。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市就业形势更加稳定。截至10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3万余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7%;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7036人。
  刚进企业时,安徽省金裕皖酒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员工王洪发对酿酒行业并不熟悉,只能干些零散活,月薪只有2000元左右。就在他打“退堂鼓”的时候,界首市人社局到企业调研,了解情况后,主动帮其联系了界首市技工学校,并制定培训计划。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王洪发可以胜任更加重要的生产岗位,拿到手的工资,也翻了一番。
  不仅要就业,还要高质量。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截至11月底,全市利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培训7542人,拨付专项资金1941.52万元。
  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打造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优化整合了108家民办培训机构、5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6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所),打造网络化、层次化、全覆盖的培训体系。截至11月底,全市开展技能脱贫培训等各类技能培训4.9万余人,已建成2家国家级、11家省级、50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已评选40名企业首席技师,遴选56名带徒名师。更多技能型人才不仅能就业,而且实现了“就好业”。

“保障网”越织越牢,幸福生活更有保障

  告别了居住多年的沙颍河颍左大堤坝子,86岁的王玉英没有遗憾:“以前我们住在沙颍河颍左大堤的坝子下面,成片的自建房,路又窄又破,到处是垃圾,出趟门都费劲。”
  随着棚户区改造提升工程的推进,今年5月,王玉英一家搬进了新居。“新房子水电气齐全,小区内还有绿地、健身场所,我每天都会在小区溜达一圈。”
  棚户区改造提升工程,是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仅王玉英所在的颍东区,今年前10月就已开工1880套,完成率100%;基本建成1721套,完成率100%。酒坊安置区、海亮江湾城三期等一批设施齐全、配套完善的居民小区,成为群众安居梦的落脚点。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目标,全力抓好民生工程实施,“更有获得感”,成为广大群众这一年生活最显著的标签。
  在颍州区西湖镇大许村,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许治军一家,随着帮扶政策的精准落实,生活稳步改善,2017年脱贫后,得益于力度不减的公益岗位等政策帮扶,生活更有奔头;在阜城白衣桥安置小区,身患慢性病多年的董江海,以往拿一次药动辄上百元,现在这笔开支大半可以报销,有的药甚至可以免费领……
  一个个温暖的百姓生活故事,组成了颍淮大地上更加精彩的民生篇章:
  ——这一年,全市进一步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拨付到校公用经费9.07亿元,支出免费教科书资金1.23亿元,发放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7109.62万元,惠及全市近118万名城乡义务教育学生。
  ——这一年,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共支出59.73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发放养老金16.81亿元。
  ——这一年,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3019.11公里,占年度任务的100%;县乡公路大中修完工215公里,占年度任务的100%。
  ……“通过民生工程的扎实实施,我市进一步织密扎牢了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业等民生保障网,人民生活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市财政局负责同志说。

“钱袋子”越来越鼓,民生改善成色更足

  寒风料峭,颍上县黄桥镇两湾新村扶贫车间里依然暖意融融。身前的缝纫机“哒哒”声不断,一如范伟静目前忙碌而安稳的生活:“要照顾孩子上学和父母生活,出去打工不现实,现在就在家门口上班,收入比以前高,而且干活顾家两不误。”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