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搭乘电商“快车”,鸡毛掸子销全国

老手艺开拓新市场

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史浩然
  8月27日上午9点半,太和县郭庙镇梅庙村邮政快递员张文龙准时来到村民张峰家中,接收13捆、260多个圆柱形快递——鸡毛掸子。近年来,搭乘电商“快车”,梅庙村自产的鸡毛掸子销往全国各地。尤其临近过年,全村七八家手工作坊,一天发货千余单。
  “改革开放前后,隔壁霸庄村民霸海山,从外面带回了鸡毛掸子制作手艺,凭借这门手艺挣了钱。”梅庙村党总支书记徐万明介绍,在霸庄村民的带动下,周边梅庙村、立新村家家户户做起鸡毛掸子,用来养家糊口。随着时代的发展,塑料制品除尘工具占领市场,鸡毛掸子逐渐被淘汰,扎制的手艺人也少了。
  今年40岁的张峰,是为数不多坚守下来的手艺人。他家的手工作坊在梅庙村规模较大,拥有三四十名工人。“扎鸡毛掸子是个细琐活,要稳得住神、坐得下来,工人基本都是老年人,能耐得住性子。”张峰告诉记者,由于使用鸡毛掸子的人越来越少,不少人放弃老手艺外出务工,加上好鸡毛也难找,前些年,传统销售一度陷入困境。
  直到2016年,张峰结识了同村年轻人梅杰峰,老行当开始焕发新活力。
  “2015年的时候,看到淘宝上有销售鸡毛掸子的店家,销量还不错,我就试着在网上注册了一家店铺。”梅杰峰告诉记者,半个月后,店里有了第一单生意。随后,陆陆续续每天都能卖出10多把。“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鸡毛掸子除尘的功能被弱化,不少人购买,主要看中它的观赏性和寓意。”
  在梅杰峰的指导和帮助下,张峰学会了打理店铺,并逐个攻破了物流运费贵、如何包装鸡毛掸子以及迎合市场开发新产品等问题。目前,张峰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了4家店铺,平均每天销售鸡毛掸子近200把。
  近两年,尝到线上销售的甜头,梅庙村七八家手工作坊在各电商平台注册开设店铺10余家。“我与邮政签订了长期协议,物流成本便宜不少。村里人要网销鸡毛掸子,都会打包送到我家一起发货。”张峰说。
  除了销量不断增长,电商销售方式还为梅庙村带来了订单客户。山东临沂批发商在网上看到张峰的店铺后,主动与他联系,提出让村里作坊直接为他们供货,这为梅庙村老手艺传承带来新机遇。去年,梅庙村鸡毛掸子电商销售额达514.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