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美好阜阳

江口听琴书 曲艺热乡村


全媒体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刘金华 王文兵/文 全媒体记者 穆可亮/摄

  冬日江口,琴声悠扬。一大早,缪得强等琴书艺人便如约来到镇文化站。只见他左手持板慢打,右手轻敲扬琴,先来了一段开场白:“说的是,龙戏千江水,虎登万层山,君子不得地,仰脸盼青天……”
  众人的喝彩声中,缪得强清了清嗓子,提高了调门:“神乌盆打伤张鳖古,躲难星来到大庙里,万岁爷夜梦贤臣把他访……”
  “哎,这《包公案》唱得真带劲儿,俺们最喜欢听了……”丝弦一响,嗓门一亮,文化站门前广场上很快围满了前来赶集的老少爷们、大姑娘小媳妇。
  在颍上县江口镇,花鼓灯、大鼓书、琴书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尤以抒情言志的琴书最受欢迎。
  近日,记者专程来到江口镇文化站,听民间艺人用琴书演绎一段段慷慨激昂、曲折感人的悲喜故事。

镇上响起琴书声
  记者到访当天,正赶上江口镇逢集。琴书艺人缪得强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到镇文化站,车斗里装着扬琴、手板、坠胡、胡琴等伴奏乐器。和他一起前来的,还有妻子胡秀芳、同行赵兰博等民间艺人。
  冬日暖阳下,66岁的缪得强款款走上舞台,在乐队正中间坐下,左手打板,右手敲琴,瞬间,清脆的扬琴声如天籁般飘然入耳,嘶哑浑厚的唱腔回荡开来:
  “劝驸马休要,休要性情急呀,听包拯我与你呀,旧事重提呀……我观你年过三十成新贵,曾问你原郡家乡还有谁呀……”
  一时间,赶集的群众越聚越多,大家听得如痴如醉,不时鼓掌叫好,充满了欢乐氛围。
  缪得强表演的琴书以单人说唱为主,大类上属于淮河琴书,曲调婉转优美,唱腔舒缓浑厚,讲究字正腔圆,韵味优美悠长,是安徽淮河流域广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艺术。
  “我12岁时就拜颍上县夏桥镇知名琴书艺人徐家昌为师。”缪得强告诉记者,人家学艺至少得3年,他从小脑子活,一年后就能上台说唱了。琴书讲究“腔、打、韵、调”“行、走、坐、卧”。“学会了,就是一辈子的饭碗。”
  缪得强读过初中,年轻时是宣传队的骨干,既能唱书又会编书,在当地有很高的知名度。“唱书跟唱戏一样,讲究‘手、眼、身、法、步’,拿准这些节骨眼,到哪都能唱,而且唱得活灵活现。”缪得强说。
  比起这几十年创作的“新书”,缪得强更喜欢师傅当年教的《包公案》《杨家将》《海瑞罢官》这类“老书”。“在传统琴书中,《包公案》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老百姓都渴望社会公平,希望有冤能申,所以都喜欢听。”缪得强说。

个个争相露一手
  缪得强的《包公案》刚唱罢,妻子胡秀芳就来了一曲《老来难》。接着,57岁的赵兰博唱了一段《新娘带个私生子》,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原来,缪得强是江口民间艺人的“班主”,每次有演出的活计,大家都愿意来捧场,个个争相露一手,赵兰博是其中最年轻的艺人。
  “唱琴书,该笑的地方要把听众唱笑,该哭的地方还要把听众唱哭。”赵兰博说,他幼年家贫,12岁拜颍东区杨楼孜镇的琴书艺人柳明林为师。柳明林念过私塾,赵兰博学艺4年里既学琴书又学识字,下了很多功夫。
  之后,赵兰博跟着一位民间艺人学了3年大鼓书,成为当地既会唱琴书又会唱大鼓书的多面手。这几年,赵兰博把精力放在了县曲艺社,每隔几周都要去唱一场,算起来已经唱了50多场。
  “唱一场琴书和大鼓书,曲艺社给150块钱报酬,去掉车费和吃饭钱,还能剩100多块。”赵兰博说,他去唱书的时候,曲艺社里四五十个座位都能坐满。2023年在颍上管仲老街演出,露天舞台被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还在抖音上火了一把。
  与赵兰博不同的是,缪得强和老伴主要承接本地的商演,还有周边乡镇庙会的演出,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办婚事的、开业的,一般唱一两个小时,可以挣300块钱。”缪得强说,要是去周边乡镇赶会,挣得还多一点。
  “县文化馆还让我联系颍上北部6个乡镇的琴书艺人,这些民间艺人都有自己的绝活,把大家聚拢在一起并不容易。”缪得强说,他尽力把大伙团结在一起,更好发展琴书艺术,为更多群众表演琴书。

琴书唱来好姻缘
  缪得强的老家在江口镇林圩村,后来由于采煤塌陷,全村整体搬迁到江口镇政府驻地。两层半的小楼坐北朝南,住着他和老伴两个人,过年时儿女才从外地赶回来。
  说起两人的姻缘,还要从缪得强年轻时到涡阳县“包更”(连续多日唱琴书)说起。上世纪80年代初,涡阳县黄牛市场日渐繁荣,不少黄牛经纪人请来琴书艺人聚集人气。当时已小有名气的缪得强,被“牛经纪”请到涡阳县唱琴书。
  那一年,20岁出头的胡秀芳在涡阳县小窝班梆剧团唱戏,主演青衣。经人介绍,两人一见钟情,很快走到了一起。“当时,我一个月工资不到20块钱,他唱一更(一天)可以挣十几块钱,快赶上我一个月工资了。”胡秀芳说。
  后来,胡秀芳跟着缪得强来到江口,两人靠唱书养活一家人。“我有兄妹八个,在家排行老大,当年如果不学唱书,估计连对象都找不到。”缪得强说,胡秀芳不嫌他家穷,跟着他唱了40多年书,没叫过一声苦。
  那些年,夫妻俩每次外出卖艺,少则一二十天,多则一两个月。1984年,胡秀芳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孩子小的时候,缪得强就一个人带着乐器外出唱书。后来孩子稍大一些,夫妻俩就带上两个孩子去唱书。
  如今,一辆自行车、两个大人、两个孩子、一架扬琴,在乡间小路上颠簸,已经成为夫妻俩的美好回忆。“有年冬天,在霍邱县河口集唱书,到年三十当地群众不让走,一直唱到过了年,给的糯米面、挂面车子都带不下。”缪得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