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暖闻

好儿媳服侍老公爹


本报记者 徐立成/文 通讯员 宿飞/摄

  初秋时节,记者来到颍东区插花镇杨桥社区居民吕朝云家,这是一幢坐北朝南的三层小楼,房前种着丝瓜、豆角等时令蔬菜,屋内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挂着几幅装饰画。
  记者到访时,40岁的吕朝云刚从社区回来。她被评为社区“好媳妇”,去参加表扬会了。“孝敬老人是咱应该做的,接受表扬怪不好意思哩!”吕朝云一边说,一边穿过堂屋,走进楼后小院。
  小院背对着公路,院外是成片的玉米地,环境静谧。院子东侧是两间平房,吕朝云走进北边一间房,朝躺在床上的老人喊了一声“爸”,随即拿起脸盆打来水,给老人仔细擦洗起来。记者看到,房间内安装着空调、饮水机等生活用品,桌上摆放着几大包尿不湿,室内闻不到异味。
  “中午包饺子,俺公公吃了20多个,饭量还不错。”吕朝云一边给老人打理卫生,一边说,“老人长期卧床,最担心生褥疮,要常洗常翻身,身上干净了,他也舒坦些。”
  原来,吕朝云和爱人苑敬山是同学,俩人自由恋爱后步入婚姻殿堂,相继生下三个孩子。眼看着孩子渐渐大了,一家人一合计,孩子交由公婆照料,夫妻俩双双外出务工。
  “2008年,俺公公突发脑血栓瘫痪在床,一开始是婆婆伺候他,不料第二年,婆婆不幸去世,俺想都没想,立即回家照顾公爹,一干就是十多年。”吕朝云告诉记者,公公今年80岁了,平时吃饭不能自理,需要一口一口地喂;大小便拉在床上,就一点一点地擦洗;平时,用轮椅推着老人出门逛逛,放松心情。
  “她做的这些事,俺自己都坚持不下来。”苑敬山看到爱人的付出,感激地说,“如果没有她,俺真不知道该咋办。”
  多年来,吕朝云除精心伺候公公外,还要照顾三个上学的孩子,个中辛苦,自不必说,她从没有半句怨言:“能成为一家人,就是缘分。老人把我们养大,现在生病了,我们理应来养老,换作是谁都会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