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平原

呼伦贝尔,我来了

范汝俊

  黑龙江省北极村玩罢,游兴未减。转道G111,穿越大兴安岭,来到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
  其实,早在听了降央卓玛的歌曲“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后,就萌生了到此一游的念头。已经到了近旁,怎能错过。
  “呼伦”和“贝尔”本来是草原上两个湖泊的名字。蒙语“呼伦”是水獭,“贝尔”是雄水獭。只因以前湖里盛产水獭,故名。
  内蒙古有几个世界第一,呼伦贝尔居首,是世界上第一大草原。这里有蔚蓝的天,洁白的云。地势起伏呈丘陵状,但很平缓。水草丰茂,牛马遍野。行车至此,只见天地相接,广袤空旷,不由想起儿时学的《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有一段路与额尔古纳河并行,山水相映,宛如画图。峰回路转处,一群牛迎面走来。它们欲翻过公路,上右边草地就餐。尽管两个放牧青年鞭子炸得山响,牛们依然无视来往车辆,慢腾腾踱方步。这么近距离与牛群接触,以前还没有过。机会难得,于是放缓车速,隔窗录像。
  牛过去了,我停下车,主动和两个年轻人攀谈。原来,其中一个家在齐齐哈尔,来此租了一万多亩草地放牧;另一个是他招聘的工人。问他们效益如何,工人抢答:“老板一年光牛犊就添了百十头,赚老鼻子啦!”我“啧啧”连声,竖起拇指,给这个来这里创业的青年点赞。
  贝尔湖畔,偶见一头骆驼,悠闲地摇着尾巴吃草。便轻轻上前,想跟它合个影。谁知骆驼不配合,掉头走了。无奈,只能远远拍几张了事。
  这时,一个蒙古族女孩牵马过来,略显羞怯地搭讪:“爷爷,骑马照张相吧,便宜,只要十块钱。”
  我童心大起,问:“可以骑马走走吗?”女孩眼睛亮了,说:“行呀!喏,骑到蓝篷拐回来,100块,照相免费。”她大概怕我嫌贵,生意黄了,连忙补充:“不过我爸说了,要尊老。爷爷您出50块吧。”
  看女孩不过十一二岁,像个小学生。应该是趁着星期天,出来替家里帮忙的。于是笑言:“你尊老,我得爱幼呀!100元,说定啦。上马!”
  马儿中等个,毛色黑亮,很精神。见我向它走去,知道任务来了,立刻站稳四蹄,抖动鬃毛,昂首嘶鸣。女孩说:“它欢迎您呢!”接着对马叮嘱:“黑黑,今天客人是爷爷,可不敢撒野啊!”
  我说:“没事,孩子,放心。”翻身上马,陡然觉得自己回到年轻时代。抖擞精神,扬鞭策马,向蓝篷方向奔驰。
  啊,我在草原上飞起来了!望着苍茫大地,听着呼呼风响,我激动之余,又想起呼伦贝尔的苍桑变迁。
  千百年来,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先后有鲜卑、契丹、女真和蒙古族休养生息。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就是从这里出发,统一本族各部,接着到西亚和欧洲扬威。忽必烈终结了宋、金、西夏和大理分治局面,建立元朝。而今,2400多万内蒙古同胞,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携手并肩,乘着时代巨轮,扬帆远航……
  草原纵马驰骋归来,意犹未尽。继续西行路上,哼起了新学的歌:“呼伦贝尔大草原,白云朵朵飘在我心间;呼伦贝尔大草原,我的心爱我的思恋!”
  中午到达满洲里。这里原是丰美的牧场,因有一个四季不歇的泉眼,取名霍勒津布拉格,意为旺盛的喷泉。清朝光绪年间通了铁路,始改今名。属呼伦贝尔市管辖,是我国重要的陆地边境口岸城市。
  以前,满洲里遭受外敌欺凌,满目疮痍。直到东北解放,方回人民怀抱。而今,高大巍峨的国门牌楼,屹立于中俄边界之间。上面的国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大字,在太阳映照下熠熠生辉。我站在国门前拍照,不由思绪万千。想起祖国日益强大,外国列强再也不敢小觑,感到无比自豪。于是,我将在国门牌楼前的留影发在朋友圈,并大书特书:“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