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每块耕地都有守护人

——我市探索耕地保护新举措观察之三

本报记者 徐立成 通讯员 姜楠

  5月4日一大早,界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泉阳管理所所长孙彦明和同事一道,对全镇7个行政村(居)开展例行耕地巡查。
  第一站来到胡集社区。孙彦明一行仔细查看相关资料,了解村级田长和巡田员巡田任务落实、有无耕地违法行为等情况。“我们社区共有耕地6235.5亩,上周已全部巡查一遍,没有发现耕地违法行为。”胡集社区党总支书记、村级田长史俊峰说。
  在确定胡集社区相关工作安全无虞后,孙彦明一行又朝下一个村庄赶去。
  “我们每周巡查一次,巡查内容包括查看有无耕地违法行为、田长履职尽责情况等。”孙彦明介绍,作为界首市传统的农业大镇,泉阳镇现有耕地5.4万余亩,耕地保护意义尤甚。
  今年以来,泉阳镇积极探索“1+N”模式推行“田长制”,目前已建立由镇党政“一把手”担任镇级总田长,副科级包村干部担任副田长,村书记担任村级田长,包片“两委”干部担任巡田员,建立起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巡查机制、“红黄蓝”预警机制、考核机制。
  跟随孙彦明在泉阳镇田间地头走一圈,不时可见立在田头的“田长制”耕地保护责任区公示牌,上面清晰记录着四级田长姓名、手机号码、耕地面积、区块示意图及监督举报电话等内容,目前该镇共安装这样的公示牌10块。此外,泉阳镇244个自然村还聘请了老党员、志愿者担任基层巡田员,实现全覆盖。
  以人力日常巡查为主、卫片监测为辅开展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泉阳镇依托层层织密的“田长制”网络,有效防止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
  据了解,今年初,泉阳镇所在的界首市正式建立并开展“田长制”工作。随着工作的推进,该市自上而下耕地保护意识全面提升,“田长制”制度深入日常工作体系中,基层干部群众耕地保护法律法规意识进一步加强,有效遏制了耕地违法行为发生。
  今年一季度,界首市通过“田长制”外业巡查制度共发现问题72件,涉及耕地154.9亩,督促复耕130.6亩,大幅度降低耕地安全风险。
  以“田长制”为抓手守护基本农田,我市各地见行动。记者从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各县市区、乡镇、村均出台了“田长制”实施方案,各级田长应配尽配,完成率100%。共有县级总田长14人、副总田长22人、田长154人,乡级田长344人,村级田长2116人,聘用巡田员等18111人。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健全“田长制”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守护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