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美好阜阳

新阳城多少往事烟雨中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张清林 曹华丽/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姨娘城、金头玉葬、四门八古堆……提起界首市光武镇大刘寨村的新阳城遗址,当地人能说出不少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距今已2000多年。新阳城地名从何来?出土过哪些重要文物、有过怎样的辉煌过往?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记者到大刘寨村一探究竟。

古城遗址今犹在
  从界首市区出发,沿界郸公路向北行驶约17公里,就到了光武循环经济工业园。沿途,随处可见塑料回收公司和加工再生塑料的工厂,运输废旧塑料的车辆络绎不绝。在大刘寨村村口,一片长方形台地映入眼帘,这里就是新阳城遗址所在地——尹城子自然庄。
  新阳城遗址南北长约390米、东西宽约330米,占地面积约130亩,地势略高于四周,现在都是耕地。遗址与界郸公路隔着一条光芦河(光武-芦村),有东西向水泥路与公路相通。春分时节,田野里弥漫着拔节麦苗的清香,省级文保单位的石碑靠近水泥路与东城墙交口,一条土路向南延伸。
  “从遗址这块台地往下挖一米多深,能发现不少青砖青瓦。”尹朝宇在大刘寨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多年,现在已经退休。他家紧靠尹城子自然村,地势北高南低,即便发水也不会受淹。
  1982年,新阳城遗址列入县级文保单位。1998年5月,列入省级文保单位。遗址本体和城墙四周边缘外南北长433米、东西宽375米被划为保护范围。
  “以前下大雨后,地里可以捡到阴游(蚁鼻钱、鬼脸钱)。后来,文物普查时都上交文物管理部门了。”尹朝宇说,这些年,村里设有文物保护协管员,不允许任何人在地里盗掘文物。

新阳城名从何来
  战国时代,阜阳老城被称为阳城。光武镇尹城子距阜阳约85公里,这个地方为何叫新阳城呢?这里边,还真有不少故事。
  阜阳市历史地理专家胡天生介绍说,新阳城春秋时期称“莘邑”。《左传·庄公十年》中提到的“荆败蔡师于莘”的“莘”就在这里。秦置新阳县;西汉置新阳侯国,封给投降汉朝的楚国左令尹(第一副丞相)吕清;东汉为新阳侯国,改封宣恩侯阴就(皇后阴丽华的弟弟)。三国魏改回新阳县,到了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二年(266年),撤新阳县,并入宋侯国(太和县赵庙镇宋王城)。从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至此,“新阳”这个地名有文献记载的历史达950年。
  秦朝实行郡县制,置新阳县。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返回汝阴(阜阳)的路上,被车夫庄贾杀害。陈王以前的警卫、当时的将军吕臣,从新阳组织仓头军(头裹青布,故号仓头)攻下陈城(河南淮阳),杀了降秦的庄贾,又把陈城改为楚都。吕臣从新阳起兵,攻下了郡城淮阳。
  吕臣的父亲吕清是项羽的左令尹,项羽失败后投降刘邦,被封于莘,称为新阳侯。吕清死后,吕臣继位。关于莘地为什么改为新阳,历史上没有记载。秦改莘邑为新阳,是史学家根据《史记》“吕臣起新阳”的记载推测的。然而,《史记》往往以汉朝的地名称呼秦朝的地名,如阜阳战国时称为阳城,陈胜就是这个阳城人,而《史记》记为“汝阴”(秦地名)。那么,吕臣起兵的这个新阳,是不是秦为莘县、汉改为新阳的呢?吕臣从莘邑起兵为陈胜复仇,恢复张楚,实有再造楚国之功。汉朝为了表彰他的功劳,把莘改为新阳,寓意“新的阳城”,倒也符合逻辑。

出土文物记辉煌
  记者沿着土路信步向南走去,地上散落着陶器残片,零星的春雨飘落在麦田里,无声诉说着千年往事。一路上,同行的界首市政协委员柴进介绍了新阳城遗址的历史故事。
  “新阳城从建城到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柴进说,秦置新阳县,这是新阳地名最早出现的时间。
  新中国成立前后,新阳城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古钱币就有蚁鼻钱、布币、汉半两、汉五铢、王莽布泉等。此外,还发现了炼铜铸铁的冶炼残渣、鹿角化石等,以及青铜器皿、饰彩陶器、汉砖、筒瓦、汉石磨等。1974年1月,尹城子村民在一个出土的陶罐中发现王莽“大泉五十”钱范一件,铜质,绿釉包浆,长宽各7.1厘米,呈八角形盘状,保存完整。
  “界首市博物馆建馆时间较晚,包括‘大泉五十’钱母范在内的早期新阳城遗址出土文物,现存放在阜阳市博物馆。”界首市博物馆馆长赵冰说,从这些出土文物中,可以窥见新阳城的辉煌过往。

寻访四门八古堆
  相传,新阳城又叫“姨娘城”,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姨娘死后,每座城门抬出两口棺材,墓葬形成了八个古堆。如今,在光武镇一带还保存着八座古墓:古堆、刘古堆、黄古堆和丁古堆,呈双座并立、东西横向排列。
  “根据民间传说,新阳城里住着国君的姨娘,国君曾对姨娘说,若有危险可点烽烟为号。”光武镇的徐良先生这些年一直在整理新阳城的传说。根据他整理的民间传说,有一天这位姨娘想念外甥,就尝试点燃烽火,看看外甥能不能来。这位国君看到烽火立即发兵救援,结果发现是虚惊一场。
  后来叛军围攻新阳城,姨娘赶紧命人点燃烽火,国君看到烽火以为是姨娘在开玩笑,就没有发兵营救。新阳城陷落后姨娘被杀,头颅被叛军掳走,国君便给姨娘镶了个黄金头颅,并赐大量陪葬品,这就是“金头玉葬”的来历。
  “为防止有人盗墓,皇帝下令从新阳城四个城门同时抬出八口棺材,在城四周建了八座墓,‘四门八古堆’的传说就是从这来的。”徐亮说,经过2000多年风雨浸蚀、战乱损毁、黄河泛滥淤积,新阳城遗址早就被夷为平地。“现在,只留下这些古堆了。”

明初移民六百年
  从卫星地图看,于、刘、黄古堆位于光武镇西、北1至4公里的地方,1982年列入县级文保单位。丁古堆在新阳城遗址东5公里处,今属太和县。据考证,这些古堆都是汉代墓葬。其中,于古堆曾出土跪式泥俑,刘古堆与新阳城遗址同属大刘寨村。
  离开新阳城遗址已是中午,零星的小雨越下越大,在大刘寨村党总支书记刘冰冰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尹城子相邻的刘寨自然庄。“我们刘家的祖坟就在刘古堆南面,从明初迁到这里已经642年了,这两个大古堆叫‘刘古堆’,名称就跟我们家族有关。”一路上,刘冰冰介绍了刘氏家族的历史。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刘福同、刘福忠兄弟从山东枣林庄移民到界首,分住大刘寨(今大刘寨村)、水刘寨(今太和县皮条孙镇境内)。为教育后代永世团结,兄弟俩临终遗言:易地葬埋。“太和《刘氏族谱》写得很清楚,我们大刘寨2300人的祖先刘福同葬在水刘寨,皮条村镇刘氏家族的祖先刘福忠葬在大刘寨刘古堆前。”刘冰冰说。
  雨越下越大,记者绕过刘寨自然庄,一路泥泞来到刘古堆。当年高大的土丘如今只剩下六七米高,直径不过20多米,两座圆形土堆荒草丛生,在一片麦田中显得苍凉而久远。“东边这个古堆因为群众建房取土挖成了鱼塘,去年沟河塘治理拉来1000多车土又堆起来了,现在两个古堆一样大。”刘冰冰说,古堆南面的关爷庙是2004年重建的,捐资人全是刘寨姓刘的,祈求人丁兴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600多年来从未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