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情感·公益广告

特独的生命体验

屈广法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郁喆隽在一篇文章中说:这是一个前浪不得不自叹不如,后浪不断自我否定的时代。然而,有些生命体验却是某几代人特有的。的确是这样。
  就拿我来说吧,今年54岁,出生在皖北农村,我的童年时代,其它粮食少,红薯是一年中的主粮之一。在我儿子十多岁时,一次我给他讲,我在小时候每天早晨都要吃一小馍筐红薯。儿子一听眼放亮光,激动地说:“你那时怎么吃得那么好!”他哪里知道,那时我由于吃红薯多的原因,后来看见红薯就恶心。现在,我儿子把红薯作为美食来吃,他永远不会有我儿时每天吃大量红薯的那种生活体验。
  还有割草。我在儿时与少年时,在不上学的时候经常下地割草,为了割到更多更好的草,我曾多次不畏天气炎热,钻进密不透风、长满青草的玉米地、高粱地等。割草时被镰刀割伤手的事也不罕见。现在,我们这里的农村割草的人极少见了,割草的孩子更没有了。我儿时割草的这一生活体验,估计我儿子这一辈子也不会体验到了。现在让孩子参加夏令营从事一点体力劳动,好像就是对孩子不错的锻炼了,但他们永远也体验不到我儿时下地割草时的那种炎热、劳累与艰辛。
  还有在我儿时的冬天,天气很冷,村后小河里的水结了厚厚一层冰。不上学时,我常与玩伴去那里滑冰。有时还用铲子从河里铲下一块冰,一个孩子双脚踏在冰块上,另一个孩子抱着这个孩子的后腰,用力往前推这个孩子,这个孩子脚下踏的冰块就向前滑动,十分有趣,甚至比在河面冰上滑冰还要有趣。而现在随着气候变暖,冬天也不像以前那么冷了,河里的冰只薄薄的一层,根本不能在上面滑了。现在我们这里的孩子若想滑冰,就得到人工滑冰场,他们也永远体验不到我儿时的那种乐趣了。
  郁喆隽说,现在人们的物质条件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极大提升。这是好事情。然而,很多人不会想到的是,由于生活的改善,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些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技能,甚至是身体特征。这话说得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