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理论

守正创新 振兴乡村文化

李芷

  振兴乡村文化,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突出高质量和均等化这个重点,既解决好“有没有”“够不够”问题,又解决好“优不优”“好不好”问题,坚持“送文化”“种文化”“兴文化”一体推进,让优秀乡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合贯通,焕发勃勃生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神聚力。
  振兴乡村文化,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基层党支部组织协调,成立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培树典型模范,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基层党员带头移风易俗,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
  振兴乡村文化,要筑牢乡村文化建设主阵地。集聚多方智慧,深入挖掘具有地域特色和丰富内涵的地方特色文化。定期举办农村文化交流会,邀请高校专家、社科学者帮助各村提炼文化特色;各乡镇自编自演新潮“村晚”,吸引返乡年轻人参与;引入专业机构搜集整理村史、典故,挑选精华内容加以普及推广,引导青少年爱乡恋土。
  振兴乡村文化,要唤醒遗址遗迹“沉睡资产”。修缮好散落在乡村的历史文物,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乡村博物馆,使其成为留住乡情、维系乡民的精神符号。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传统风貌村庄保护传承体系,做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协同保护村庄周边环境。
  振兴乡村文化,要开展“三式”宣讲,即“乡土式”宣讲,听懂群众讲的话,讲群众能听得懂的话,通过“土话”开展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理的宣讲;“文艺式”宣讲,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艺术化宣讲,为村民端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分众式”宣讲,不搞“大锅饭”,增强针对性,对老人、妇女、留守儿童等不同受众分类施策。
  振兴乡村文化,要盘活用好基层文化人才。健全保障机制,设置专门针对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才政策,通过完善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启动资金、工作编制等配套措施,吸引有能力、有想法、能发展的专业人才扎根乡村文化事业。同时,健全培育机制,构建多层次的文化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发掘本土乡村文化能人,推行“师带徒”培训方式,打造一支真正懂文艺爱农村爱农民、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工作者队伍,将知识带进乡村,把文化融入基层。
  振兴乡村文化,要健全激励机制。对那些懂文化、会管理、擅经营的基层文化新人、文化达人、文化名人,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建立乡村文化人才职称晋升制度,把乡村文化人才职称晋升与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一样纳入统一管理。
  振兴乡村文化,要强化产业思维,激发乡村文化持续健康发展潜力。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善用资本的力量、市场的逻辑,把文化创意公司、文化产品生产企业、文化项目开发公司等经营主体吸引到乡村文化建设中。通过财政补贴、政策性贷款、市场融资、政府信用背书等方式,扶持本地文化类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打造具有阜阳乡土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在占领市场中更好服务群众,增强先进文化的传播能力,促进农村居民提高文明素质。
  (作者单位:阜阳市旅游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