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暖闻

太和县坟台镇民族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孔媛媛:

投身乡村振兴一线

本报记者 赵名威 通讯员 姚红

  “孔书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是好人,是真心为我们办实事的人……”在太和县坟台镇民族村,一提起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孔媛媛的名字,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2021年,孔媛媛告别城市繁华,扎根偏远村庄,立下了为实现乡村振兴而不懈奋斗的誓言,成为乡亲们贴心的“领路人”。2021年,孔媛媛先后被评为“太和好人”“阜阳好人”。

扎根基层一线
  2021年6月9日,是孔媛媛人生中最难忘的日子之一。作为市委统战部民族工作科科长的她,被选派到太和县坟台镇民族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我在民族工作领域有着近20年的工作经验,能够到基层一线,为当地百姓做点实事,比什么都重要。”孔媛媛在与家人商议后,主动报名到民族村任职。
  在孔媛媛家里,上有老弱多病的老人,下有两个幼小的孩子,都需要她关心照顾,而她一旦前往基层驻村工作,便只有周末才能回家。虽然不舍和依恋,但她从未后悔。那天,从市区赶往民族村村部,孔媛媛整整开了2个半小时的车才抵达,单趟里程80多公里。但孔媛媛的内心十分坚定:“既然要在一线扎根,就必须脚踏实地,投入最大热情。”
  到村后,孔媛媛立即转变角色,深入到民族村基层群众中,及时了解村里自然状况、经济状况和发展状况,并深入已脱贫户及脱贫不稳定户、边缘致贫户、困难户家中走访。孔媛媛一直吃住在村,并利用早晨晚上与群众唠嗑,她每天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了解情况,宣传政策。慢慢的,村民逐渐熟悉了这个新来的“孔书记”。

助力乡村振兴
  驻村4个多月来,孔媛媛走访了民族村原贫困户90余户,帮助村“两委”化解村民矛盾十几起,并考察了村里小蘑菇种植、木粉、粮食收购等多家村级企业,为民族村乡村振兴、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初步理清了思路。孔媛媛发现,由于民族村经济基础较薄弱,产业结构较单一,村集体经济除了民族专项资金多年帮扶的“小蘑菇产业”每年的租金分红外,无其他产业支撑。
  于是,孔媛媛多次主动联系上级部门,争取组织关心、资金支持。2021年7月,协调争取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6万元,帮助民族村谋划资金使用项目,依托民族村蘑菇产业种植基地,建设了一条标准村级生产路,改善了民族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
  在走访李进京、李先良等村民家中时,孔媛媛了解到,由于民族村地理偏远、缺医少药,村里留守老人儿童较多,行动不便,群众盼着大医院的医生来村为村民看病。于是,孔媛媛协调市第二人民医院、坟台镇卫生院等多家医疗单位,为民族村筹备义诊活动。去年6月29日,市委统战部、市二院深入民族村开展为群众办实事义诊活动,让近200名村民享受到了家门口看病的便利。

坚守岗位甘于奉献
  多年来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孔媛媛受到各方肯定,荣获省民族工作条例学习先进个人、省民族宗教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市三八红旗手、市统战宣传信息先进个人等称号。2021年12月,获评敬业奉献类阜阳好人。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事业,只有真心帮扶才能帮出实效。”孔媛媛表示,“既然来到了坟台民族村,就要和这里的父老乡亲们干在一起,真诚为他们排忧解难,尽心尽力为乡村振兴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