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1版:园区经济

“小合肥”快成长

本报记者 任秉文 通讯员 周广通

  不到6分钟的时间里,能完成什么样的工作?在阜合现代产业园区内的江淮汽车阜阳分公司,答案是一台中重卡汽车正式下线。
  与汽车产能一样惊人的,还有这家企业的成长速度:从2015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到2020年产值突破40亿元,江淮汽车阜阳分公司只用了不到6年的时间。
  在被称为“小合肥”的阜合现代产业园区,这样的发展故事,过去近10年从未间断。
  2011年,由省及合肥、阜阳两级三方合作共建的省级开发园区——阜合现代产业园区,正式获准设立。
  科学编制规划、高标准推进建设、“菜单式”选配干部人才、精准招商引资……经过不到10年的发展,阜合现代产业园区已拉开了14平方公里的建设框架,建成区10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了以先进交通装备为主的智能制造产业,并延伸发展了物联网与绿色食品产业。
  到2020年,园区已有规上企业30家,6家企业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6家企业分别在新三板、新四板挂牌,园区经营收入超过143亿元。
  其中,以江淮汽车阜阳分公司为龙头,常青汽车冲焊部件、吉事达清障专用车、东胜汽车外饰件、金诚汽车复合材料部件、华兴改装车专用车、祺力礼仪车、新筑奥威新能源汽车等企业组成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54.8%。
  近10年的时间,让这个阜阳的东南之隅,成为了全市产业提挡升级的策源地之一,也让这个以产而兴的产业园区,变成了产城融合的皖北“小合肥”。
  从动辄数十万平方米的安置新房,到安医大阜阳附属医院、阜阳实验中学南校区,再到对标合肥天鹅湖的彩蝶湖公园、芦桥沟公园……一批批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公益配套加快完善,快速提升着园区的宜居宜业指数。
  颍州区袁集人陈先生在上海发展多年,这几年回乡,总会在阜合现代产业园区转一圈,即使走马观花的闲逛,也会让他感到惊喜不断,印象中贫瘠的皖北村庄,逐渐变成了厂房遍布、楼宇林立、大道如砥、绿树成行的模样:“变化太快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