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奎星楼

被需要的幸福

◎赵文汉

  农历十月初一,是传统祭拜逝者的日子。十月初九,我回老家祭拜刚去世的大哥。逝者已矣,活着的还得更好地活着,这是生活的必须,也是逝者的心愿。那天吃午饭的时候没人再提过伤感的话题,聊的大多都是与大哥无关的家长里短的亲情暖话。
  还没吃饭的时候,我看到庭院中侄女正在洗一大篮子野辣菜。我问她:“现在洗这菜干嘛?今天又不可能吃它。”因为野辣菜不经过十天半月的腌制是不能吃的。侄女抬起头看我,笑一笑,又低头继续洗菜。
  “您以前这个时候回来,不都会带些野辣菜回去吗?如今俺爸、俺妈都不在了,这事不就落在俺们这些小辈身上了吗?”侄女洗菜时没有抬头,自顾自地说,俺一大早下地给您挖了这一篮子野辣菜,下午您走时带着。
  我听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仰起脸来,不让它流出来。是的,几十年来,每一次到老家,我都要大包小包地带回一大堆东西:绿豆、芝麻、红芋、香油、地瓜干、南瓜干、野辣菜……那时,我回到老家都是住在老父的家里。大嫂在我到家的时候,会过来跟我打声招呼。等我临走的时候,她总会从人堆里走出来,把一包东西塞给我。到了冬天,给我的大多是野辣菜。这些东西是推辞不了的,如果不要,大嫂就会很伤心。
  这些东西是大嫂用心准备的。有一年的春天,看到大嫂在点花生,我便问:“花生产量低,为什么要种花生?”大嫂笑着说:“种地哪能光是为了钱?这是给你家种的。你回来,咱乡下有啥送给你呢?好东西买不起,再说,你也不稀罕。你稀罕的不就是这些城里不好买的东西吗?”
  是的,那个时候,农副产品在城里是稀缺的,不好买。拿到城里来,送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能得到大家的欢迎。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东西在城里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了,随随便便就可以买到。但是我故乡的亲人们依然保持着他们做事的习惯,回老家时我总是满载而归。
  大嫂去世后,大哥继续着大嫂的做法,总会问我:“我给你弄点野辣菜带回去吧?”每次我都不会拒绝,虽然回到城里未必吃它。不要,大哥会伤心的。
  那天下午准备回城时,一大堆亲友围上来为我们送行。侄女把准备好的农副产品一包一包地拎到后备箱里。这当口,一位堂嫂走到我爱人身边,说:“俺家有好多大南瓜,给你拿一个回去熬粥喝。”说罢,她转身对堂哥说:“你回家扛一个去。”这位堂哥转身跑向他们的小院去。我爱人对堂嫂说:“不要,我们家没人……”我拽了拽爱人的衣襟,暗示她别说下去。
  回来的路上,爱人问我:“那么大一个老南瓜,十几斤重,什么时候能吃完?要了不也是浪费吗?!”我笑着说:“不要,堂哥、堂嫂会伤心的。”
  农副产品如今在城里不再稀奇,甚至在城里买到的比亲人送的更好,然而我从来不拒绝亲人们送的那些东西。拿了他们赠送的东西,亲人之间的被需要感会倍增,那种感觉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