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记忆阜阳

秋到郜台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蔡少平 吴宇/文 本报记者 庞诚/摄

  阜南县郜台乡地处濛河分洪道与淮河交汇处,是千里淮河流经阜南的最后一站,也是蒙洼蓄洪区下游曹台孜闸所在地。这里分布着风光秀丽的四里湖湿地、沿淮庄台和保庄圩,在不发大水的年份是富庶的“鱼米之乡”。
  深秋时节,记者在晨光熹微中赶到郜台,上庄台、逛集市、访村民、乘渡船,亲身感受行蓄洪区农村集市的变迁。

深秋时节访郜台
  阜南沿淮多庄台,蒙洼蓄洪区有王家坝、老观、曹集、郜台4个乡镇,郜台是唯一一个以“台”命名的乡镇。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八,地处皖北的阜阳已经进入深秋时节,到郜台赶集的计划终于成行。
  清晨6点,天色放亮。从阜阳市区出发,沿颍淮大道、S252省道一路向南,在曹集镇北侧向东驶入S320省道(蒙洼防洪撤退路),约1个小时车程就到了郜台乡政府所在地——毕台孜。沿淮地区适合种植水稻,从中岗大桥往南、往东,一路上随处可见大型机械在收割水稻,空气中弥漫着稻草的清香。
  翻过保庄圩,绕过乡政府所在的庄台,登上两侧盖满房屋的堤坝,就是郜台集贸市场所在地。跟前几年相比,堤顶路作了“白改黑”,变成整洁的柏油路,沿街建筑外墙粉刷成土黄色,整体风格基本一致。
  皖北乡镇一般是隔日逢集,郜台乡因地处豫皖两省四县(阜南、颍上、固始、霍邱)交界处,解放后集市贸易繁荣,每天都逢集。

不闻集市吆喝声
  从无人机航拍俯瞰郜台集贸市场,这里东侧临近裁弯取直的淮河河道,西侧是修建淮北大堤形成的带状水面。在大致呈南北走向的淮河大堤上,有一条长约百米的街道,沿街商户、农商银行、移动公司、毕台码头、念群希望小学分列左右。
  虽说是天天逢集,开门营业的店铺却屈指可数。早上7点多,几家百货超市、农资店、饭店都开着门,却没有什么顾客,只有两家卖油条的早餐店生意稍好一些。可能是因为赶集的人少,这里听不到农村集市常见的吆喝声。路边几个摊点,出售鱼虾、蔬菜、豆腐、猪肉、卤菜、水果、农具等,基本上都是独家经营。
  街道西侧是一家鱼行,由于淮河阜南段橄榄蛏蚌保护区十年禁渔,并没有当地的河鲜出售。卖鱼夫妇来自淮河对岸的固始县三河尖镇,他们天不亮骑电动三轮车到这里卖鱼,需要渡过史灌河和淮河,两斤草虾、三四斤杂鱼也是独家经营。
  “淮河禁渔,这些鱼虾是我们在老家小河汊里逮的,赶了三四十里路到这里卖。”卖鱼人一再解释,这些鱼虾不是在淮河里捕捞的,沿淮居民都知道淮河十年禁渔的规定。小虾15元一斤,一包杂鱼十多条,只要5块钱,价格都不贵。

曾经热闹成过往
  据《阜南县地名录》记载,郜台以姓氏而得名,距离阜南县城29公里。“解放前,郜台属于刘店乡管辖,乡政府设在现在的刘店村。”今年75岁的刘香是刘店村人,一大早掰了一口袋玉米来集上卖,外加一捆小葱和韭菜根。弄清记者来意后,这位读过农业中学又当过村委会副主任的老农打开了话匣子。
  刘香的话并非空穴来风。据《阜阳县志续编(民国)》记载,民国初期,刘店乡属于阜阳县王化集区管辖,下辖段台孜保、穆郢孜保、安台保、毕台孜保等8个保。解放后设立郜台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乡,乡政府设在毕台孜。
  1950年至1957年,阜阳地区根据国家治理淮河的总体部署,一面疏浚骨干河道提高泄洪量,一面加固河道堤防,建设了包括蒙洼蓄洪区在内的分洪、行洪、蓄洪工程。“淮河在郜台乡拐了一个很大的弯,解放后裁弯取直留下新、老两条淮河,老淮河还在郜台乡境内,新淮河东岸就是固始县的三河尖。”刘香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郜台集贸市场比较热闹,一半的赶集人都来自三河尖临近郜台乡的几个村庄。90年代以后,三河尖北部的村庄陆续南迁,加上外出打工潮兴起,集市贸易慢慢冷清下来,只有过年那几天才热闹一点。

淮河湾里流连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郜台集为数不多的摊贩中,还有一个简易的豆腐摊,豆腐、豆腐皮、绿豆饼都是前一天晚上手工制作的,天一亮就出摊。58岁的摊主李可跃是李郢村人,在郜台集卖豆腐已有二三十年时间。
  不到8点,老伴就送来了早餐,饭盒里盛了馒头稀饭,外加一盘萝卜丝炒豆腐皮。“到中午11点左右,基本上就罢集了,第二天继续摆摊。”李可跃说,这十几年生意都不景气,好了一天卖一百多块钱,不好就几十块钱。买卖不成人情在,在这里出生意的,大家都不愿意走,卖多卖少也不指望这个生意发财。
  沿着集贸市场向南步行,约100多米就是毕台渡口,46岁的艄公李可桂在这里摆渡已经10多年时间。“现在过渡的人少,来往坐船的主要是做生意的、种地的、搞柳编的、钓鱼的,一天可以挣百十块钱。”跑了这么多年江湖,李可桂可谓见多识广,跟记者交流起来滔滔不绝。他说,上游三四里路就是张白台渡口,由于相隔不远,也分流一部分乘客。
  从河西到河东,全程不到2分钟,上了岸就是三河尖乡的地界,一座废弃的老窑矗立在河堤东侧滩地上,远处是即将成熟的矮杆高粱。“毕台孜也叫‘上河口’,上游8里路还有‘下河口’,以前都是水运码头。”李可桂说,改革开放以后,公路运输逐渐取代了水运,只有这两个地名还保留着。

保庄圩里新生活
  目前,蒙洼4乡镇有131个庄台和4个保庄圩。其中,郜台乡就有44个庄台和2个保庄圩,从阜阳到郜台的路也要经过这两个保庄圩。到了吃早餐的时间,毕台乡政府驻地毕台保庄圩新开了一家广东肠粉店,蒸箱里冒着热腾腾的蒸汽。
  舀一勺提前打好的米浆,倒进不锈钢抽屉里,打一个鸡蛋、放两片生菜,推进蒸箱20秒就能出锅,浇上卤汤就是味美可口的早餐。“5块钱一份,经济实惠还好吃。”26岁的店主潘光荣热情好客,她之前在广东江门做肠粉,回老家开店只有1个多月时间,还打算到阜阳开肠粉店。
  吃完肠粉和馄饨,到北侧的毕台保庄圩新居看看吧。这里有1999年保庄圩建设之初规划的村庄,也有最近几年实施的移民迁建工程。2018年以来,阜南县实施蒙洼居民迁建工程,目前一期380户已经竣工,二期1490户预计今年底交房。
  阜南是“中国柳编之乡”,郜台乡因地势低洼盛产杞柳,目前有柳编加工企业45家,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除了柳编外,郜台乡的2万亩湿地还适合发展畜禽养殖,‘郜台板鸭’就是我们这里的知名农产品。”郜台乡有关负责人热情邀请,“入冬后你们再来,尝尝这里的马家湖板鸭,在保庄圩的农家住一晚,感受一下郜台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