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记忆阜阳

阜阳实施“一五”计划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罗会芳/文

  1951年,中共中央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1953年起编制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要求政务院立即着手计划编制的各项准备工作。阜阳地委根据省“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总体要求,结合阜阳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阜阳地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一五”期间,阜阳地区组织人民群众抵御各种自然灾害,艰苦奋斗发展工业生产,基本完成了“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为初步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打下了基础。

“一五”计划应运而生
  建国初期,党在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同时,提出优先发展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加强整个国民经济的组织性和规划性,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目标任务的一个重大步骤。
  安徽省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组成部分,1952年开始组织试编。阜阳地区“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集中力量搞好以农业合作化为中心的农业生产运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支援地方工业化;积极发展地方工业、交通、运输、商业、文教、卫生事业;加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阜阳地区“一五”计划报经省政府批审后,1956年9月以阜阳专员公署令的形式制发了《阜阳专区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主要经济指标
  阜阳地区“一五”计划规定了到1957年底,全区要达到的各项主要指标:农业和畜牧业产品产量方面,粮食258.15万吨、棉花0.9万吨、油料5.64万吨、黄牛77.86万头、猪100.24万头、羊10.75万只。
  工业方面,明确到1957年底实现总产值2310.8万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电力42.3万度、棉布1.0404万匹、卷烟1.67万箱、面粉4131吨。同时,明确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2.55亿元。其中,国营销售额0.21亿元、合作社零售额1.09亿元,经、代销及合营0.76亿元,私营经济0.5亿元。
  教育事业方面,高中招生800人,初中招生5.1260万人,小学在校生要达到42.5808万人。

实施一化三改造
  在颍上县杨湖镇卫生院,至今保存着公私合营时期的中药柜,以及当时的中药研磨工具。“每次回老家,我都要去看看,那是我爷爷、我父亲在杨湖行医时用过的。”在阜城二里井新村,记者见到了今年80岁的中石化阜阳公司退休职工茅士英。
  1914年,茅士英的祖父茅宗珠从寿县正阳关镇举家迁往淮河北岸的颍上县杨湖镇。作为中医世家,茅宗珠的3个儿子有两个继承父业,解放前已另立门户,公私合营时期并到了杨湖卫生院。“我有10个堂兄弟姐妹,现在只剩下我一个,家族里没有行医的,公私合营时期的老物件保存到现在不容易啊!”茅士英说。
  据了解,阜阳地区实施“一五”计划,基本上是和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行农业合作化,实行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开展的,是在“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完成的,“一五”计划有着贯彻执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突出特色。

超额完成计划指标
  “一五”期间,阜阳地区群众抵御各种自然灾害,艰苦奋斗发展工业生产,基本完成了“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有的指标还超额完成。尤其是农业和工业发展较快,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有所改观,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实现,人民民主制度日益巩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五”期间,阜阳地区农村农业合作化运动蓬勃开展。1953年12月,阜阳地委根据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精神和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指示精神,从1951年起步,到1955年全区掀起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按照指示要求,在土地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后,要立即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到互助合作运动中去,并在互助基础上开始试办起农业生产合作社。1952年7月,全地区只有3个农业社,参加农户占总农户的0.003%。到1956年,全区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到1957年7月,全区已成立2583个农业社,入社农户占总户数的97.7%。

发展国营工商业
  “一五”时期,阜阳地区全面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国营工商业加快发展,通过接收、兴建和公私合营,初步建立了阜阳地区社会主义国营工业体系。
  1952年,全地区私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29.11%,五年计划规定要降为8.65%。实际上,到1956年全区已全部实现公私合营,完全取消了资本主义工业。
  “一五”时期,社会主义商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在社会商品零售额中,私营商业所占的比重由1952年76.54%,下降到1957年的7.2%。到1957年,全区各种经济成分占全部工商业产值的比重是:阜阳地方国营企业占72.93%,合作社占12.5%,公私合营占14.55%。社会主义和合作经济组织工业产值占全部手工业的比重由1952年的0.06%上升为1957年的93.46%,个体手工业产值比重由1952年的99.94%下降为6.54%。
  总的来说,“一五”时期,全区通过农业合作社和对城乡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有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