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农机手田间大比武

麦田“擂台”比减损

本报记者 李方达 通讯员 余波

  “别慌!这次比赛不比谁收得快、收得多……”
  “比啥呢?”“比减损!就是比谁抛洒得少!”6月4日上午,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安徽分赛在颍泉区城乡统筹试验区老家村的大片麦田里举行。麦田“擂台”上,10台联合收割机一字排开,蓄势待发。
  “比赛开始!”主持人一声令下,参赛选手们操控着收割机,稳稳前进。
  刚驶进“赛道”不久,8号选手李小强就遇到了状况——前方小麦大面积倒伏。只见他迅速拨动调节杆,放低拨禾轮和割台,同时压慢速度。“这种情况平时见得多了,没啥好紧张的。”李小强说,午季以来,他已经参与收割了700多亩小麦,“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得尽量减少抛洒,不能让一季的辛苦白费了。”
  李小强驾驶收割机驶过后,躺在“赛道”里的小麦被收拾得场干地净,留下一行被“咀嚼”过的秸秆。
  “麦穗干湿度正好,秸秆稍微有点潮。”在割台“吃下”第一口麦子时,2号选手宁苏南就判断出作业田块的基本情况,当即调整作业计划。
  “秸秆潮的话,割台稍微收窄一点就能减少抛洒。”驾驶联合收割机收了20多年小麦,宁苏南懂得替庄稼人着想——茬留低一点,方便下一季播种;遇到特殊情况首先减速,有助于减少抛洒。“大不了咱多付出一点时间、多跑两趟。”
  10台农机收获结束后,工作人员拿着长方形工具在每个“赛道”上选取一定面积,并把方框内残留的所有麦粒、疑似麦粒的麦糠等都拾取起来,经仔细筛选后称重。来自省农业农村厅农机管理处、省农机试验鉴定站的4名专家评委,认真记录结果。
  经测算评比,所有选手成绩当场出炉,8号选手李小强以0.11%的抛洒率夺得桂冠,最后一名的抛洒率也仅为0.97%,低于国家水平。排在前6名的选手被授予“省级减损之星”奖牌,省农业农村厅还将向农业农村部组委会推荐前4名获奖选手,参评“全国粮食机收减损之星”。
  “减损就是增收,辛苦种出来的粮食不能在收割的时候抛洒掉。”市农机化发展中心主任付景军介绍,今年午季,我市投入2.8万多台套联合收割机。开镰前,各地对所有机具进行了全面检修,对所有机手进行了严格培训,保障最大限度降低粮食损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