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农村

高科技防控赤霉病





  本报记者 徐立成 通讯员 闫翊/文 本报记者 庞诚/摄

  4月9日上午,春光明媚。在颍州区三塔集镇三塔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植保无人机在麦田上空来回飞防,喷洒农药;5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一字排开,向麦田喷出细密的水雾,阳光照射下如梦如幻;田边的四情监测系统,吸引不少人围观讨论。“乖乖,给小麦打个药,用到这么多高科技,田里那台喷雾机还会自己跑呢!”一位参观者啧啧称赞道,“现代科技效率高、效果好,不服不行。”
  这是记者当天在全省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会上看到的场景。据了解,今年我市种植小麦750余万亩,总体长势良好,目前从南向北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立足赤霉病大发生严峻形势,我市提早安排部署,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防控赤霉病实现智能化
  植保无人机、四情监测系统、自走式喷杆喷雾机……2021年全省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会设在三塔集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技术装备一亮相,就吸引与会人员争相观看。
  北侧一块麦田里,5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一字排开,进行作业演示。其中,最西侧一台无人驾驶喷雾机格外引人注目,它在田头工作人员的遥控指挥下,行驶、喷药、调头,动作连贯,一气呵成。
  “它叫遥控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可通过遥控和导航无人驾驶,实现了人药分离,增强了打药安全性。”合肥多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海旭介绍说,这台喷雾机最大载药量500斤、最宽喷幅10米,可根据行驶速度精准喷药。
  位于田头的农业四情监测系统,同样以先进的工作原理吸引与会人员的目光。“这套系统由现场监测设备和监测平台两部分组成,实现对农作物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以及各生长阶段的长势、长相的动态监测。”工作人员介绍说,通过田间环境监测系统、智能孢子捕捉仪、智能虫情测报灯、苗情、灾情摄像机和墒情传感器等现场监测设备,实现对监测点病虫状况、作物生长情况、灾害情况、空气温湿度、露点温度、土壤温度、光照强度等各种作物生长过程中重要参数的实时监测,通过监测平台的数据存储、处理、分析等,为用户提供Web、PC与移动客户端的应用体验,智能又方便。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植保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全市小麦赤霉病防控等田管更精细、更科学,取得明显成效。

  网格化包保防治病虫害
  记者采访了解到,日前,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召开 2021年全市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与会的县市区植保专家、测报技术人员根据耕作制度、种植品种、小麦苗情和气候预测,结合小麦病虫发生演变规律综合分析,我市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总体将偏重发生,其中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小麦蚜虫、小麦锈病中等至偏重发生。
  为做好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我市调整加强市县乡小麦赤霉病防控指挥部力量,由市县乡三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指挥长,全力抓好防控工作。实行防控网格化管理,建立行政人员+技术人员+防治队伍“三位一体”网格化包保机制,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实行挂图作战,市县乡村四级绘制防治适期图、药械调配图、防治动态图,每日调度、每日报表、每日通报,坚决防控小麦赤霉病,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奖补不差钱统防统治好
  资金是实现防控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市政府连续四年在秋种前出台奖补政策,对专用品牌小麦基地给予每亩15元的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补贴,每年市级财政投入3000万元以上;对小麦生产托管1万亩以上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给予每万亩1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各县市区也结合各自实际,配套出台奖补政策,将赤霉病防控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目前,市县财政已落实小麦赤霉病防控资金1.29亿元,亩均17元,基本满足两遍防治需要。
  具体防控工作中,我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科学用药、节本增效”的防控策略。牢牢掌握小麦扬花初期这一赤霉病防控关键时期,做到“适期防治、见花喷药”,一般发生区一次用药全覆盖、重发区两次用药不动摇;合理安排药剂品种,推进赤霉病防控药剂升级换代;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自主飞行植保无人机等高效精准药械,推进防控药械提档升级。同时,按照专业高效、统防统治的要求,全市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800多个,采购防控药剂7318万元,全部发放到乡镇村。购买社会化服务3563万元,准备各类高效植保机械3万余台(套)、无人机2000余架。
  “我们先后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通知》《阜阳市2021年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方案》等,通过农村大喇叭、技术明白纸、宣传挂图、专题讲座等方式,进村入户宣传普及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精准指导各地开展适期防治。”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累计发出病虫情报40期,发布小麦田管技术指导意见280余次;开展宣传培训3000余次,技术解答7.1万余条,指导服务7.6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