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时事·专题

从青年教师成长看颍州区师德师风建设




本报记者 任秉文 通讯员 刘银燕

  “同学们好,快点坐好,开始上课了……刚才,课间的时候,我们都在玩什么呀?大家都来说一说。”“我在摘树叶。”“我在玩抬人的游戏。”“我在跑步。”“我在看书。”“大家玩的快乐吗?”“非常快乐!”
  近日,记者来到颍州区阜纺小学,在一年级语文课堂上,教师杨晴与学生们频繁互动,不仅激活了课堂氛围,而且激起了学生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一双双小手举得高高的,争着抢着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快,一个又一个生字在这样的互动中被学生“认出”“记牢”。
  1992年出生的杨晴,2015年入职阜纺小学,短短几年间,便成长为阜纺小学的骨干教师。近年来,先后获得阜阳市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颍州区教坛新星”等荣誉称号。
  “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既得益于其自身的努力,也与学校良好的环境密不可分。”阜纺小学校长韩全红说。一个好的校风校貌,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有利于教师的成长进步。近年来,阜纺小学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在营造良好师德师风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把这个曾经相对薄弱的学校建设成颍州区优质学校,创造了颍州教育的奇迹。
  韩全红介绍说,为提高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客观评价,激励督促教职工重视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和确保行风建设的顺利进行,阜纺小学制定了《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实施办法》,对全校教职工进行师德师风考核。
  “学校的师德师风考核内容里面,既包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尊重家长,也包括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杨晴说。这就要求全体教师,不仅要依法履行教师职责,而且要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同时还要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基础与前提,抓好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韩全红说,牢牢树立这一导向,阜纺小学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1989年出生的游梅,2017年入职阜纺小学,短短几年间,就和同事一起把这个英语教学相对薄弱的学校建设成为颍州区英语教学优质特色学校。其本人也先后获得了阜阳市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安徽省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她的英语课,俨然成为了孩子们的快乐小剧场。
  “之所以能够很快得到成长,一方面与自身努力有关,另一方面也感谢学校的培养。”游梅告诉记者,阜纺小学尤为重视培养青年教师,不仅安排资深教师、骨干教师手把手“传帮带”,而且积极推荐青年教师参与各类大赛,让青年教师有机会在学校、区、市、省等各级大赛中得到锻炼,并逐渐崭露头角。
  颍州区教育部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阜纺小学在教师评比先进、培训学习时,还充分利用师德考核结果,树立了鲜明导向。正是在这样一种考核导向下,阜纺小学的师德师风建设才会如此出色,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俨然成为了颍州教育的又一面旗帜。
  阜纺小学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只是颍州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个缩影。在阜阳市民族中学,也有一批青年教师在良好师德师风建设中汲取营养,迅速成长为学校的骨干力量。
  1993年出生的林梦露,2015年来到阜阳市民族中学任教,2016年首次参加优质课比赛,2018年斩获阜阳市地理学科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成长成才,尤其离不开学校对我的关心培养。”林梦露说,无论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还是在参加优质课比赛的过程中,自己都得到了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的支持和帮助,这是她之所以能够快速成长的“秘诀”。
  良好的师德师风,在一言一行中就能得到体现。“民族中学,和其他学校相比,有一些不同之处。”阜阳市民族中学负责人表示,该校少数民族学生和进城务工子弟约占全体学生的80%,相对而言,这些学生家庭教育薄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堂外投入更多的精力。
  “林梦露老师不仅在课堂上悉心教导学生,在课后还主动提供延时服务,帮助学生成长进步,她所带的班级,地理成绩不仅在校内,在全区都是靠前的。”阜阳市民族中学副校长杜浩东说,像林梦露这样的教师,在民族中学还有很多,正是因为一个又一个林梦露老师的辛勤付出,才使得民族中学得以快速发展,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
  颍州区教育局负责同志表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而且是良好道德品格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在良好师德师风的影响和带动下,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近年来,颍州教育的快速发展,既与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息息相关,也与师德师风建设的涵养密不可分。
  下一步,颍州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严格制度规定,强化教育督导,引导广大教师守高尚情操、存高远之志,为打造教育强区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