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李窝村出“穷窝”

  本报记者 潘金铭 通讯员 武万勇

  临近中午,新马(安徽)制衣有限公司鲁口分公司生产车间内,缝纫机依然沙沙作响。32岁的村民高单青,正在加班赶制手头一批新衣。上个月拿到3000多元工资,高单青“不满足”,想着多做一件就能多拿一份工钱,她手上的动作又快了起来。
  颍上县鲁口镇李窝村,地势低洼、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早些年,这里还没有摆脱贫困面貌,更没有像样的产业,被称为“穷窝、灾窝”。
  “先修水电路,再引产业来!”经过深入调研,村“两委”找到了“治愈”李窝村人脱贫心病的良方。
  2018年,李窝村“两委”用申请到的项目资金,建设排涝站,打通村内沟渠,同时逐步完善路网和电网,还安装了路灯,全村环境一下变了模样。
  焕然一新的李窝村,新马(安徽)制衣有限公司鲁口分公司。从厂房租赁到招工,村里尽可能给予优惠政策,公司最终建成投产,主要生产高端上衣和T恤。
  “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和法国等市场,也有国内的订单,去年公司产值达到900万元。”厂长陈飞说,公司薪资采用“保底工资+计件”的方式计算,技术工人人均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目前企业员工有90人。
  看到这几年李窝村环境好、服务优,村民李双选择回乡创业。村“两委”主动对接,积极协调厂房用地、配套设施、用工招聘。得益于村里的大力支持,李双在家乡注册成立颍上县吉科西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清洁软胶、防雨剂、防雾剂等产品,目前年销售额达500多万元,高峰期用工100多人。
  李窝村的产业兴旺之路,拔节生长——成立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苗木专业合作社,建成160亩苗木基地,240余名群众忙活起来,每年人均增收2000元。
  还是那个李窝村,但如今这里已经不再是“穷窝”。村党总支书记李庆球算了一笔账:2020年,贫困村光伏基金5万元、入股公司分红23.2万元、扶贫车间租金8万元……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6.79万元。看着手中的账本,李庆球和村“两委”成员并没有满足:“不松劲、加油干,接下来,我们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带领村民把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