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颍上新闻

“村嫂理事”别样美

  本报记者 潘金铭 通讯员 武万勇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颍上县在各乡镇积极成立村嫂理事会,凝聚妇女智慧、激发巾帼力量,为乡村振兴培养一支有文化、有担当、有情怀的妇女生力军。

  当好“六员”服务乡邻

  “姐妹们,咱们村有30多个孤寡老人,每人需要包30多个饺子和元宵,别包少了啊。”元宵节前夕,颍上县陈桥镇李庄村的13名村嫂再次集结起来,包饺子、包元宵,准备送给村里的孤寡老人,温暖了老人们的心扉。
  自从去年7月份加入村嫂理事会后,王朝兰平时除了给予周围群众关心外,还经常“跑腿”办事,走村入户,帮助解决家长里短的小矛盾、田间地头的小纠纷、乡间邻里的小隔阂、生产生活的小问题。
  “村嫂理事会成立前,村干部人手短缺,无法应付每家每户的家庭琐事,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干群矛盾。”陈桥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刘洁说,后来村里有了村嫂理事会,协助村组管理村级事务,让基层治理和服务更加精细化。
  如今,全县4000多名村嫂奔走在家家户户,围绕政策法规宣传、村庄环境治理、移风易俗、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开展工作,用进家门、拉家常、帮家务的方式,从邻里之间家常小事入手,成为扎根在群众身边的政策法规“宣传员”、村居环境“监督员”、乡风文明“引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村居治理“信息员”、扶弱济困“服务员”。
  “她们都是热心肠,春节期间还为老人包饺子、送春联,对村里的老人小孩嘘寒问暖,有了她们忙前忙后,村子里就有了人情味。”村民们纷纷感慨道。

  “微”能量发挥大作用

  在广大农村,这样一种现象普遍存在——家庭男人在外打拼,剩下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邻里纠纷、婆媳矛盾谁来疏导调解?安全隐患谁来排查?环境卫生谁来监督?惠民政策谁来宣传?仅靠几名村支两委干部肯定不行。显而易见的是,妇女是农村庞大的“三留守”人群中的中坚力量,因此,建设一支党组织领导、妇女联合会指导的以基层妇女为主力军的群众队伍意义非凡。
  有了这个思路,颍上县两办于2020年6月3日印发《颍上县村嫂理事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暂行)》;6月中旬,县妇联开展试点镇村业务培训;7月10日,全县召开村嫂理事会试点工作推进会;12月4日,颍上县村嫂理事会完成民政注册工作,定性为基层社会组织,由县民政局颁发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截至2020年12月初,全县共计推选产生4381名村嫂。
  “村嫂能够发挥村支两委等不能代替的作用,利用女性的优势、乡邻的优势,打通基层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畅通村居社会治理微循环,贯通党群干群连心桥,有利于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颍上县妇联相关负责同志说。
  2020年10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不仅调动了乡村善治的妇女智慧,也发挥了妇女在乡村治理中的独特作用,为广大妇女提供人生出彩的广阔舞台,让她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加强培训提升本领

  每周一上午,忙完走访任务后,罗桥村村嫂理事会村嫂周国英赶忙去到镇里参加培训。“疫情防控不放松,村居治理要提升,乡村振兴是重任……”每听到一处,周国英都拿出本子认真记录,回去后,她还要村里的村嫂们一一传达培训内容。
  “村嫂们从家庭走向社会,实现村妇向村嫂的角色转变,要圆满完成‘六员’任务,要求她们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就需要建立村嫂分级培训制度。”颍上县妇联相关同志介绍,对此,县乡成立专门的村嫂培训师资队伍,把有关基层治理、“三农”工作、妇女工作的专家学者以及党校教员、镇村干部、优秀村嫂组织起来,为村嫂开展分级培训,切实提高村嫂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
  为了更好地提升村嫂的工作能动性,县里每月给每位村嫂300元补贴,工作出色的能够达到500元。同时强化要素保障,每个行政村为村嫂办公配备一处办公场所及办公桌椅和电脑设备,乡镇为每位村嫂发放一本工作手册、一套工作用品,县级为每位村嫂配备一部智能手机、一辆电瓶车、购买一份意外伤害保险。
  下一步,颍上县将加快形成推动村嫂理事会工作的整体合力,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助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