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文化·公益广告

棕编:指尖上的动物世界

  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张玲芝 程晓嫚

  春节期间,在临泉县长官杂技小镇摆摊的棕编艺人张杰荣身边总是围着许多人,游客在赞叹他棕编技艺的同时,纷纷购买他的棕编工艺品。
  2月19日,记者来到长官杂技小镇商业街看到,张杰荣用棕榈叶编织的蝉、蜻蜓、蝴蝶黄中带青、清新朴实,在微风的吹动下微微颤动,活灵活现。
  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其实就靠张杰荣面前的棕榈叶、剪刀、穿着红线的针制作而成。记者注意到,张杰荣的棕编作品不仅形态各异,颜色也各有不同,有浅黄、有翠绿,也有彩色的。经打听才知,浅黄色的作品,是用烘干过的棕榈叶编织的,因为脱干了水分,作品可以保存数十年,而翠绿色的是用新鲜叶子编成的,虽然好看,但“寿命”只有数月时间,彩色作品则是用塑料彩带编织成的。
  “新鲜叶子编织的作品,时间长了会变形。”张杰荣告诉记者,多数手艺人在编织昆虫、鸟类等小动物时,多用的是新鲜棕榈叶,这样作品会更逼真,而一些大件的飞禽走兽,则用脱水的棕榈叶编织,作品不易变形、腐坏。
  说起与棕编的结缘,今年60多岁的张杰荣说,年轻时在外面打工时,看到老师傅编织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他很感兴趣,没事就去“偷师学艺”,后来老师傅就教了他一些基本的编织手法。后来孩子们成家立业了,他也不再为生计奔波。空闲的时候,他就细心观察各种动物,琢磨编织技法,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棕编技艺愈发娴熟。
  “有时候编出来会感觉不像,也要几经修改。”张杰荣说,棕编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编一只小昆虫都得用上十余片叶子,脚爪要塑形,眼要用线点睛。他指着一条编好的“龙”告诉记者,像这个一天也不能编完。
  “虽然现在小孩的玩具特别丰富,但是这种传统的东西很难见到,所以我编的小动物深受我们村孩子的喜爱。“张杰荣说,听说长官小镇春节期间游人多,他就想着来这摆摊。“最好卖的是蜻蜓、小凤凰、蝴蝶、蚂蚱,10多分钟编一个,一天能卖百十个。”
  “其实挺感谢长官小镇能给我提供这样一个摆摊的机会,让游客接触到我们的传统手工技艺。”张杰荣说,从游客购买棕编工艺品的热情来看,侧面反映出从事棕编的艺人越来越少。“可能是棕编是个累活,工序多,考验人的耐性和毅力,很多年轻人都不感兴趣,但我认为棕编艺术也应该得到关注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