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7版:商贸物流

新业态新供给蓬勃发展服务业引擎更强劲

本报记者 张凯培 通讯员 王旭

  不久前,有关服务业的一份成绩单令人兴奋: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02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方阵,服务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十三五”以来,快速发展的服务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重要引擎。从传统到新兴、从单一到多元、从基础到提升,服务业为我市更好“吸引消费、留住消费”提供了有力依托。

  从传统到新兴服务业结构更优化

  如何评价“十三五”以来我市服务业的表现?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直言,无论是“质”和“量”,我市都取得了较大进步。
  从总量上看,2019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达1321.3亿元,总量是2015年的2.9倍。从2016年到2019年,全市服务业年均增速为11%,高于全市同期GDP增速1.9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社会贡献份额明显提升,2016-2019年全市服务业年均增速,超过同期二产增加值平均增速,服务业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从质量上看,我市坚持引导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融合发展,服务业内部结构日益优化。五年来,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等生活性服务持续壮大,服务业成为吸纳社会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实现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服务业国民经济“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增强。
  狠抓项目建设、壮大发展载体、挖掘消费潜力……随着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我市服务业实现了由门类简单、行业传统向门类齐全、区域协调的转变,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日趋协调优化,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从单一到多元多样化需求被满足

  乘坐高铁到达颍上县,通过手机APP解决交通、住宿问题,白天前往八里河风景区、明清苑等景区游玩,晚上在管仲老街感受历史与现代的碰撞……日前在颍上县的一次游玩体验,让合肥游客周静直呼“很满意”“会再来”。
  快速发展的阜阳服务业,让越来越多的外地客人有了认同感。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为抢抓“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历史机遇,我市扎实做好“留住消费、引进消费”两篇文章,着力繁荣消费大市场、发展新兴服务业,形成了多元化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在旅游业发展方面,我市整合全域旅游资源,推出“阜阳市文旅惠民卡”,做大文旅增量,加快形成“一核两翼多极”全域旅游目的地;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持续加大宣传展示力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大类项目展销活动;在电商产业发展上,持续加大“电商阜阳”建设力度,越来越多的阜阳特色产品赢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从基础到提升高质量发展促增长

  “不同时期催生的服务业新需求、新供给,特别是社会生产服务活动加速‘触网’,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都倒逼我们创新服务新业态、新方式。”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以今年初疫情期间保供稳价为例,我市确定42家市级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骨干企业,组织222家门店在疫情期间正常营业,动员32家连锁企业开通线上业务,并设立便民销售或取货点,建立“阜阳农超对接群”和“阜阳疫情保供群”,组织部分超市采购地产农副产品近3000吨,有效保障了特殊时期广大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幸福产业”迈入蓬勃发展期,助推公共服务量质齐升,“幸福产业”因此变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