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深读

楚灭沈国置沈县

  楚庄王即位后,韬光养晦,处理好国内矛盾后集中兵力与晋争霸。楚晋主要争夺位于中原门户的陈、郑、宋等国。公元前598年春,楚庄王发兵进攻郑国,到达沈国西的栎地(今新蔡北),陈灵公和郑襄公慌忙赶来,表示顺服楚国。楚庄王的弟弟左尹子重袭击宋国,楚庄王住在郔地等待。冬季,陈国夏姬的儿子夏徵舒射死陈灵公,楚庄王率军进入陈国(今淮阳),杀了夏征舒,将陈国设置为陈县,后被申叔时劝阻。
  《左传·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说,“楚子北师次于郔。沈尹将中军。”《左传》里第一次出现沈尹,说明楚庄王时沈县即存。
  据《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先秦卷》记载,“至迟楚庄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楚国以取得的部分沈国土地而置沈县,其地在安徽省临泉县。”这次,楚庄王军队再次驻扎在沈县的郔地,准备率军北上。楚庄王命沈县尹率领中军,子重率领左军,子反率领右军。此时,期思人(今属淮滨)孙叔敖为令尹(相当于丞相),沈县养邑人养由基作为车右,其职责就是执戈、盾保卫主帅。楚晋“邲之战”爆发,楚庄王亲乘战车指挥,晋军大败。“邲之战”之后,中原主要小诸侯国皆背晋向楚,楚庄王成为中原霸主。
  沈尹就是沈县的地方行政长官。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杨宽在《春秋楚国县制的性质问题》一文中说:“春秋楚县的设置,有三条途径:一是灭国为县如权、那处、申、息、蔡、陈;二是边境上的小国之旧都改建成县,商、期思、叶、沈、白县即是;三是边境上的别都改县。”楚国吞并淮河流域小国后,直接归楚王统辖,改设县,县治沿用旧国名。同样,沈县之设,当得自沈国。
  春秋时期,楚灭国置县是基本国策。楚国在对外扩张过程中,每灭一小国后,一般对原统治阶层采取怀柔政策,将其迁往别处安置,并允许保持宗庙,将原被灭小国旧址改为县,直接归楚王统治,而不是作为采邑分封,目的是利用原被灭国的人力物力组成新的军事力量,为楚国以后的扩张服务。这样一来,扩张疆域后的楚国成为一个高度军事化国家。
  沈县的前身就是公元前624年前的沈国,在沈东址(今临泉)。沈溃败后,沈县和后沈国并存,多次同时从楚伐吴,说明当时楚已在前沈国旧都设立沈县,同时不废沈国宗庙,让沈国都城、宗庙迁徙到沈西址(今平舆),离蔡国都城不到三舍,以牵制蔡国。处在楚晋夹缝中的蔡国只能忍气吞声,为蔡灭沈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