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农村

加工艾产品 村民增收了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余波/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颍泉区周棚街道许庄社区属于近郊型农村社区,毗邻华润阜阳电厂,土地流转率高。其中,安徽华艾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打艾草规模种植,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在加工艾绒、艾柱、艾条过程中吸纳了当地30多人就业,为村民就近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待遇留住老员工

  前几年,来自伍明镇的李侠勤在距离城区更近的周棚街道找到了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地点就在华艾生态农业公司。今年春节过后,企业上马了口罩生产线,并为员工提供食宿,她很少有时间回家看望父母。
  “以前,我负责艾草种植基地田管工作,一年三季收割的时候最忙;后来,公司上了艾绒生产线,一年到头都有活干。”李侠勤今年45岁,早年在江浙一带打工,2016年回到老家。考虑到赡养父母、子女上学都需要花钱,她安顿好后,应聘到华艾生态农业上班。公司有食堂,并提供集体宿舍,房间里安装了空调,白天她在口罩车间上班,晚上回宿舍休息,一个月可以挣六七千元。
  “在咱这里挣六七千块钱,相当于在江浙一带挣1万多块钱。”李侠勤说,今年3月份,公司新上了几条口罩生产线,加工一只熔喷布口罩,工人就能收入0.12元。进入4月份后,各地口罩企业增加,市场供应量增大,加工一只口罩只能收入3分钱。但是,由于产量大、效益好,员工收入水平也水涨船高。

  上班就在家门口

  在艾条加工车间,来自许庄社区的刘雪今年6月初才来到公司上班,作为企业新招聘员工,月收入2600元以上。
  目前,艾条加工使用半自动设备,密闭车间通风良好,为防止粉尘污染,刘雪戴了两层口罩。“现在出去也不好找工作,公司实行计件工资制,平均一天可以挣100多块钱。”刘雪说,工作时细心一点,机器故障相对就少一点,产量有保证,成品率也高一点。什么时候加料、什么时候加纸添胶水,这些细节都要格外注意。在厂里干了一个多月时间,各种规格的艾条、艾柱,她都能生产和包装,车间负责人对她比较信任。
  “车间工人大多是当地的留守妇女,白天上班晚上带小孩。”刘雪说,她家距离车间只有几百米远,骑电动车不到10分钟,天天有活干,工资也不少拿,感觉比出门打工好得多。

  外来人才好就业

  今年38岁的吴帅伟来自河南省禹州市,此前在河南南阳市做艾条加工,今年春节后被华艾生态农业聘为车间主管,收入相当不错。
  “阜阳有直达禹州的班车,回家很方便。”吴帅伟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一直从事艾条加工产业,在机械维修调试、产品包装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与其他在城市就业的行业不同,艾产品生产车间的主管一般需要在农村或工业园区工作,主要是因为艾草种植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发展艾产品加工,而厂房一般都建在种植基地附近,以降低运输成本。住宿条件虽然简陋,但大家白天都在厂里上班,在宿舍休息的时间并不长。
  吴帅伟的爱人在郑州一家企业上班,孩子在禹州老家由父母照管。“公司希望我爱人也能来基地工作,考虑到郑州到禹州只有一个小时车程,照顾孩子相对方便一些,就没有让她过来。”吴帅伟说,周末他可以自驾或乘车回趟老家,周一再赶回来,跟之前在南阳上班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