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去年5月以来,界首市累计举办86场次,解决问题400多个

“‘兴农沙龙’真实用!”

本报记者 徐立成 通讯员 周林 王峰 刘民

  “解决大豆‘症青’,我有好办法。大豆最好在夏至后播种,开花、现蕾期一定要防治病虫害,勤入田间观察,按照大豆不同生育期及时施药,没有病虫也能起到预防作用。”7月7日上午,由界首市农业农村局举办的“兴农沙龙”在新马集镇老王寨村光前种植专业合作社举行,当地有种植大豆的传统,不少农户提出如何解决大豆“症青”问题,种植大户董银丽现身说法,一席话博得阵阵掌声。
  当天的“兴农沙龙”有50余人参加,既有种粮大户、群众代表,也有来自界首市农业农村局、新马集镇的负责同志和农技专家,大家围绕粮食生产话题,畅所欲言。
  水利是农业命脉,农事管理中灌溉是重要的一环。种粮大户王华全深有感触地说:“按照专家指导,今年俺给小麦多浇了两次生长水,400亩小麦平均产量达到了600公斤。人家没浇水的地块,亩产只有400公斤左右。种地还是要讲科学。”
  活动中,与会人员有的分享种植经验,有的咨询生产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兴农沙龙’形式好,送科技知识下乡,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真实用!”不少农户竖起大拇指,笑着点赞。
  “农业农村部门是农民朋友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坚强后盾,我们希望通过举办‘兴农沙龙’,搭建政府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交流的平台,开辟倾听群众声音的新路径,通过交流与倾听,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界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任永昌介绍。
  据了解,界首市“兴农沙龙”自去年5月启动以来,已累计举办86场次,覆盖18个乡镇街道,走访了106个自然村3000余农户,共有300多名新型经营主体参加座谈,现场或事后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400多个,有力促进了当地现代农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