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农村

西瓜丰收 大户村民都受益

本报记者 杨静文 通讯员 闫翊

  火红六月,正值西瓜上市季节。记者在颍州区三塔集镇冯于村大棚西瓜种植基地看到,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瓜棚里西瓜长势喜人。“头茬瓜5月份就卖光了,早上市的西瓜产量少、价格高。虽然今年西瓜价格整体没有去年高,但西瓜长势好、产量高,收入不错。”基地负责人夏常胜说,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西瓜大棚内温度已经超过35℃,十分闷热。夏常胜和妻子忙着掀帘通风。“种西瓜有很多门道,棚内温度要保持好,不能低,也不能高。我们一般都早起干活,图个凉快,在大棚一忙就是七八个小时,有时候连早饭也顾不上吃。”夏常胜告诉记者,种西瓜虽然很累很辛苦,但西瓜市场行情比较稳定,不会像种白菜种姜那样大亏大赚,种起来更安心。这几年,夫妻俩种植的西瓜规模逐渐扩大,今年已经发展到300多亩。
  “我们的品种主要是‘美都’,亩产万把斤。一个棚一年能种四五茬西瓜,卖到10月份前后。”夏常胜告诉记者,因为种植多年,他们都有了固定销路,一般都有客商提前预订,销路不愁。
  “我们的西瓜严格按照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种植,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保证西瓜品质,所以销路不愁,大部分卖到江浙沪地区,现在批发价一块三一斤,最高时卖到两块钱一斤。”夏常胜告诉记者,西瓜价格随时间变化,一个大棚西瓜刨去工时工费等开支差不多能收入4万元,好的年头300多亩西瓜大概能挣40万元左右。
  由于流转土地多,基地需常年用工,其中不乏当地贫困户。冯于村梅大庄56岁的陈怀侠就是其中一位。“大棚建好后,我就来这里干活了,一天干四五个小时,收入六七十块钱。活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收入一两千块钱。”陈怀侠告诉记者,她丈夫患糖尿病、出过车祸,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不能挣钱。这几年通过享受政府扶贫政策,家里已经脱贫。
  “政府政策好,我们也不能只等靠政策接济,现在两个女儿都出嫁了,儿子在外打工,我除了照顾小孙子外,平时也没什么事,农闲时就抽空打打工,挣点零用钱。”陈怀侠说。
  在夏常胜的基地,忙季时需用工60人,其中有十几个贫困户家庭成员。记者采访了解到,包括西瓜种植在内,三塔集镇的特色产业项目目前已覆盖所有村,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不仅让贫困户融入到产业发展链条当中,还成为产业发展的受益人。目前,全镇1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带动342户贫困户就业增收,实现了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