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周刊

寻访乡村根雕艺术


本报记者 尚原野/文 特约摄影 田鋆生

  一把杨树根雕椅子,有人出价1.6万元购买,这样的商机不是每天都能碰到。然而,在阜南县地城镇陶寨村根雕艺人程家意看来,如果有人出更高的价格,他还不一定卖。从17岁外出打拼,到2016年返乡创业,程家意的人生追求与根雕密不可分。

  外出打拼

  1974年,程家意出生在地城镇陶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四兄妹中排行最小。1991年,17岁的程家意只身到天津打工,帮当地一位蔬菜种植大户卖菜,一个月收入百十块钱,一年下来也没剩多少钱。此后,他在老家学了两年木匠,做得一手好门窗。
  1994年,程家意来到浙江嘉兴,给当地一家羊毛衫工厂送货到托运站,一天可以挣50块钱。5年后,他瞄准商机租用厂房并雇用六七个工人,专门给厂家生产的成品羊毛衫订商标,一干就是十年。有一年,程家意到浙江舟山谈生意,无意间走进一家根雕店,店内陈列的观世音、关公、花鸟、山水等根雕作品吸引了他。原来,浙江沿海居民有供奉观世音和关公的传统,每逢初一、十五都要敬拜,祈求风调雨顺、生意兴隆、家人平安。“回到厂里后,我从当地买了香樟原木和雕刻工具,用一年时间雕刻成2米高的关公像,之后又完成了4件佛像雕刻作品。”程家意说。
  2016年,程家意带着20多万元积蓄回到老家,在老宅基建起了3层小楼,专心照顾父母和孩子。“回家建房时,我专门包车把这4件根雕运回老家。”程家意。

  返乡创业

  2018年,程家意发现相邻的龙王乡有一个造型奇巧的杨树根,便租用挖掘机挖了回来,加上运费花了500元。之后,他把这个杨树根雕刻成靠椅,因外型酷似人的五个手指,取名“佛手椅”。当时有买家出资1.6万元求购,他都没舍得卖。
  2019年,程家意在河南桐柏山旅游途中捡到一块废木料,洗干净后发现竟然是块阴沉木。回来之后,他根据木材形状,雕刻成一件既像雄鹰又像猴子的工艺品,有人出价2.6万元,他也没舍得卖。“这两件根雕造型独特,对买卖双方来说都是可遇不可求,放在这里肯定能保值。”程家意说,他选用本地树根以及进口胡桃木、楠木、奥坎等木材,雕刻成观世音、关公、大板桌、茶几、椅子等摆件,目前共有根雕作品300多件。
  今年3月份以来,仅大板桌就卖出8套,销售额达6万元。“这套发往宣城的胡桃木大板桌连体茶台,加上运费3.8万元。”程家意说,除自产自销外,他还做代加工。阜南县城的朋友拉来香樟和榆树,请他加工茶几、靠背椅、花架、凳子等23件物品,仅手工费就达1.6万元。
  收藏老物件
  在程家意家中,还有不少像织布机、木犁、老纺车、老式椅子、独轮车、石磨、猪食槽这样的老物件。作为一种爱好,四年间他从未间断收藏。
  “我从小就对这些老物件感兴趣,现在看到农村里的老物件总想收过来。”程家意说,这几年,因美丽乡村建设及旧村庄改造,一些农具等老物件没有地方存放,扔在路边淋雨实在可惜。如果能把这些老物件收集起来,再利用自己的木匠技术加以维修,能够更好地保管和展示,今后肯定还有大用处。为此,他一直想方设法收集这些老物件。以第一件藏品——织布机为例,他多次到王化镇一户居民家中唠家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以2000元的价格收购。
  “附近村民知道我喜欢收藏,都愿意把自家的老物件卖给我,30多件藏品大约花了3万多块钱。”程家意说,下一步,他打算在自家后院建一个农家艺术展馆,展示自己的根雕工艺品和收藏的老物件,游客可以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