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扶贫车间送岗到家

在家上班挣钱忙

本报记者 冯启俊 通讯员 王彪

  “嗒嗒嗒,嗒嗒嗒……”3月10日中午,临泉县宋集镇贫困户肖敏家中,响起了缝纫机细密的响声。开动缝纫机,42岁的肖敏手脚熟练地忙碌起来:“过罢年不能到厂里打工,没想到机器能送到家里,一天也能挣百十元。”
  丈夫患病常年卧床,身边离不了人,春节后又受疫情影响,肖敏无法到以前务工的宋集镇扶贫车间巨峰服饰公司上班。针对这一问题,企业把缝纫机、布料送到了家里,让她在家也能上班挣钱。“缝口袋这一道工序简单,一天能缝1000多件、拿到100元左右工资,政府每月还有590元工资补贴。”
  在宋集镇,不少贫困户像肖敏这样,由于要照顾家人、孩子在家上网课等原因无法出门务工,当地组织扶贫车间将机器、原料送到贫困户家中,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上岗、增收。
  在宋集镇扶贫车间内的巨峰服饰公司,记者看到,两层的生产车间内已有上百名工人上岗,不过还有一部分机器处于停工状态。“工人不能满员上岗,不仅机器闲置,各个工序也无法衔接,流水线运转不畅,降低了效率。”公司总经理赵正宏指着一堆堆原材料说。
  这家拥有138名员工的企业,目前只有约90人上岗。“主要是受疫情影响,我们的工人大多是周边的留守妇女,现在要带孩子在家上网课。”赵正宏说。巨峰服饰公司是一家加工出口外贸服饰的企业,复工后遇到了困境:一边是工人无法走出家门到岗务工,一边是企业外贸订单无法按时完成,“这个月已经退了一部分订单,还要完成19万件的加工量,人手十分紧张。”
  两难处境,如何解局?“因为订单充足,我们原先计划今年采取两个办法,一个是厂内加班,一个是家里离不开的,可以把机器和原料领回家,把零碎时间都利用起来,实现企业扩大生产、务工群众增收。”赵正宏说,这个时候,阜阳市出台扶持政策,明确“疫情防控期间,扶贫车间将设备、原材料等运送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居家加工的,由当地财政按照每户每月不高于200元的标准给予扶贫车间补贴”,这给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车间外,一辆挂着“宋集镇扶贫车间送岗到家”条幅的货车,刚送完缝纫机和布料返回,“这几天我们已经送了24台机器到群众家中,这还不包括剪线头等不需机器的手工劳动。”
  在贫困户赵华丙家中,桌上堆满了企业送来的成衣,赵华丙一边做着剪线头的工作,一边看着两个儿子学习。春节后,丈夫外出务工,两个儿子又都在上学,她需要在家守着督促孩子上网课,无法回到巨峰服饰公司上班。
  “确实没办法上班,没想到公司说可以在家做,就把活拿了回来,送件、取件厂里都有专人上门。”赵华丙说,自己没有技术,只能做些剪线头的活,现在在家一天也能有七八十元收入。她还盘算着,去年拿到了政府发放的5900元工资补贴,今年在家就业,这笔钱还能领到,这对家里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打工不再去远方,巨峰服饰好地方。收入不比外地少,还能照顾老和小。”碰到当地村民,赵正宏总爱宣传他编的顺口溜,希望把务工人员留下来。在他看来,疫情影响下,政府实施的贫困劳动力就业扶持、扶贫车间扶持政策,既帮助企业解决了用工问题,又让更多的农民不再背井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