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民生·公告

我在家乡上班了

本报记者 潘金铭

  春节过后,原本是外出务工人员出行高峰,然而,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仍有大量务工人员滞留家中。“家庭要开支,我们也要生活,滞留在家不如就近就业。”虽不能及时返岗复工,但不少人通过人社部门搭建的桥梁和自身努力,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满意工作。

  留在家乡当技术员

  整理果树、栽培蔬菜、查看大棚温度……早上7点,50岁的韩涛准时来到位于太和县赵集乡的壹路红生态示范园,一进园子他就忙得不亦乐乎。“疫情防控期间,大部分人只能宅在家里,我在家里待得着急,就出来找份工作,既能赚钱还能照顾家人,真不错。”
  韩涛是太和县赵集乡草寺村村民,之前一直在合肥市肥西县一家蔬菜基地当技术员,指导蔬菜种植等。“刚过完年,基地负责人就打电话说现在疫情防控很严,不允许开工,我们外地的员工只好在家等复工消息。”但一家人还要生活,都不工作的话钱从哪里来呢?那段时间,韩涛十分忧心。
  偶然一次,在家刷抖音短视频时,韩涛看到赵集乡壹路红生态示范园给村里捐献物资的消息。“原来我们家乡也有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非常有爱心,不如就先在这儿干一段时间吧。”抱着试一试的心理,韩涛向壹路红生态示范园询问招工事宜。听说韩涛是一名技术员,负责人同意他在基地先干几天,几天后,发现韩涛工作表现很好,便留他一直干到了现在。
  “这儿工作环境挺好,一个月给我四五千块钱,我挺知足的。”韩涛在心里算了一笔账,在合肥工作一个月虽然能拿五六千块钱,但离家太远,没法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早些年,妻子为了照顾家人从合肥回到了老家,现在韩涛心里也产生了留在家乡工作的念头。“我打算就在家乡一直干下去,等疫情结束我也不回合肥了,老人家年龄越来越大了,我想好好孝敬他们,照顾妻儿,留在这儿工作也挺好的。”韩涛说。

  就近找份工作干

  孙小丽和丈夫在温州打工已经十多年了,她在浙江省乐清市一家电器公司从事电压表、电流表配件安装工作。1月14日,一家人从温州返回老家太和县清浅镇过年。“那时疫情还不严重,本想着过完年就赶紧回温州,哪里想到温州疫情也比较严重,想回也回不去,公司到现在都没有通知我们上班。”孙小丽说,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一家人都闲在家里也不是办法,她便开始留意身边的工作机会。
  十几天前,在跟亲戚聊天时,她得知对方在太和县高欣牧业有限公司上班,而且公司已经复工。她便想着不如先去当临时工,干一天挣一天的钱,总比在家闲着强。
  分拣鸡蛋、打包、装箱……在太和县高欣牧业有限公司,孙小丽在鸡蛋传送带旁忙碌着,她和另外一名工人要抓紧完成上午的任务,下午这些鸡蛋就要装车,运往市场。
  “其实刚开始我说要来上班,家里人都不同意,怕会被病毒传染。没想到公司的防疫措施做得这么好,非常贴心。”孙小丽说,戴上口罩进入公司,需要登记、测量体温,再从消毒过道进行消毒,一系列防疫措施,让孙小丽感到很安心。
  十几天下来,孙小丽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工作节奏,工作量不大,一天干八个半小时,每小时7元,每天补助20元,一天下来能挣80元左右。“孩子之前在温州上学,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才能步入正轨。”孙小丽说。

  外卖小哥再上路

  “你好,我现在开始给你送货,一箱香蕉,一箱苹果,你们那边封路了吗,车子进得去吗?”从大年初四开始,刘斌便没闲着,亲戚家在临泉县城开了一家水果店,受疫情影响顾客不能上门,但水果不能长时间堆积存放,只能采取送货上门方式,刘斌便自告奋勇当起了跑腿员。
  “说起来,我干的就是老本行,在苏州我就是一名外卖小哥,跑腿的工作很快就上手了。”刘斌告诉记者,今年20岁的他,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到苏州打工,想着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就干起了送外卖的工作。“其实送外卖很辛苦,无论刮风下雨都要送单,越是天气恶劣顾客下单量就越大,我就是靠订单吃饭,无论多辛苦都只能接单。”刘斌说,没干这行之前,家人一直觉得他不能吃苦,现在的他已经成了众人嘴里吃苦耐劳的典型。
  “受疫情影响,前段时间村里封路,我就提前跟顾客联系,把水果送到约定的地点,再等着他们来拿。”刘斌说,为了能让大家及时吃上新鲜水果,他在路上丝毫不敢耽误,如果送达时间晚了,他会耐心解释,希望顾客能够谅解。但特殊时期,顾客对刘斌说的都是感谢的话:“这时候能够吃上水果就不错了,还计较啥时效啊,你给我们送,我们都非常感谢你。”听到这番话,刘斌心里升起一股暖意。
  “等疫情结束了,我打算开一家水果店,送外卖当跑腿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亲戚有门路,这几年我也攒了一些钱,父母再帮衬一点就够了。”刘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