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9版:实力阜阳·颍州区

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建设幸福美丽颍州

——打造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城市形象的“大客厅”、经济增长的“核心极”、社会治理的“样板区”





  
  颍州区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是阜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经济、政治、交通、文化、科技中心。国土面积623平方公里,人口85万,素有“历史名城、黄淮新区、皖北明珠”之美誉,“三清贯颍”、人杰地灵。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苏轼对古颍州西湖情有独钟,分别留下了“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和“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等千古佳句。
  今天的颍州,已经融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国家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阜阳发展的新定位。商合杭、郑阜两条高铁在颍州交汇,长三角一体化“协奏曲”全面奏响。高铁时代让“远亲”变成“近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再次点燃了颍州人的激情与梦想。
  近年来,颍州区坚持树牢“五大发展理念”,按照“新型工业聚集区、现代商贸核心区、都市农业先行区、滨水园林生态区”总体定位,切实践行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要求,不断探索了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新举措,稳健走好新时代幸福美丽颍州建设的长征路。

  ——一张好的蓝图干到底,产业新高地,皖北新“磁都”、中原新“花都”的画卷徐徐展开

  颍州区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引导各类产业集群集聚发展、错位发展,加快从“速度规模”转向“质量效益”、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造浓了“发展第一要务、产业第一支撑、项目第一载体、招商引资第一选择、人才第一资源”的氛围。
  持续围绕“4+4”产业导向、“一区三园”,以及蔬菜、花卉、品牌粮、生态旅游四大产业联合体和芳香小镇、三产融合示范园,10平方公里的省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精准开展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努力打出“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组合拳”。
  颍州区坚持把磁性材料及器件作为引领全区工业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系统谋划、重点突破,连续4年举办磁性材料产业的专题推介,做到了有规划、有载体、有政策、有要素。北矿磁材阜阳有限公司,经过近10年建设发展,从刚投产时的产能不足1万吨,产值4000多万元。到如今的产能5.5万吨,产值超过2.9亿元,一跃成为全球产品门类较全,单体生产规模较大的高性能铁氧体永磁材料生产基地。普惠住能、中宇磁材、邦瑞磁材、侨兴电器、朗润飞依诺医疗等一批磁材企业相继落户,科兰德磁业已经立项、德润磁材即将签约。2019年12月,阜阳磁性功能材料获批安徽省第四批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开启了颍州区磁材产业发展的新篇章、新天地。
  岁末,行走颍州大地,处处可以感受到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双清湾畔,四大场馆进入最后建设装修阶段,即将开门迎客;高铁西站站前广场建设热火朝天,站内人声鼎沸,外出的、归来的,无不惊叹于高铁的速度,颍州的火热。
  当前的颍州,正在迎来新一轮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小爆发”式增长。以城南、城西商圈为支撑的“两圈多点”格局加速构建,10平方公里的省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不断扩容提质。万达广场、商厦时代广场等生意持续火爆,吾悦广场、保利堂悦、华润阜阳中心等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
  颍州的都市体验农业不断迈出新步伐,新增苗木花卉面积8100亩,蔬菜播种面积17.9万亩,建立专用品牌小麦生产基地70个。“水”“花”“人文”和“特色农产品”的资源叠加、互补融合,乡村旅游、花卉旅游方兴未艾,正在形成一二三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2019年,颍州区不断推深做实产业项目建设年、优良作风建设年活动。区领导带队拜访企业80余家,与江苏永鸿控股集团、复星集团达成投资意向。与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62个省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41.22亿元,39个市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投资30.94亿元。文胜生物、辉宏科技、世纪康大、卡登堡酒业、晶宫宝能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一组组的经济发展指标“成绩单”,继续昭示着全区稳中有进、进中趋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10.1%。财政收入45亿元,增长6.4%。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31家、19家,规上工业企业达137家。新增市场主体1.43万个。

  ——城建为民、创建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安居颍州、健康颍州、学在颍州、书香颍州的名片加速打造。

  高铁开通初期,几乎每天发送旅客都会超过1万人次。为更好地保障公共安全,颍州区设立了高铁综合管理办公室,启动了公安+交警+城管+交通联勤联动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综合执法、常态化巡查和管控。
  城市形象好不好,不仅仅在于地标建筑。街头巷尾,更能体现民生、体现城市的真正形象。2019年,投入资金1.5亿元,集中整治了一批老旧小区、棚户区、背街小巷和公厕、农贸市场、停车场。数字城管基本实现市容、环卫、秸秆禁烧、违建防控的实时监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9%。新交付分配安置房7500套,综合整治物业小区17个,新成立业主委员会5个,加快实现了群众“安居梦”。坚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颍州蓝”多次刷屏“朋友圈”。投入13.3亿元实施33项民生工程,教育、医疗、养老等事业全面进步。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获评全省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启动了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0个。“新时代·新悦读”等读书日活动广泛开展。获评省第十二届文明单位6家、第五届文明村镇3家,评选安徽好人1人、阜阳好人9人、颍州好人50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四项活动”和“为民服务解难题”集中攻坚,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解决。
  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下一步,颍州区将从规范市民文明养犬、交通出行等细节入手,从智能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入手,实打实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扎实推进‘双百’街巷改造工程,实施打通一批断头路等民生项目,更加注重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幸福美丽颍州的内涵和品质,展示阜城首善之区良好的对外形象。

  ——“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颍州怎么办?的答案逐步清晰,后发优势正在转化为竞争优势。

  颍州区给出的答案是:坚持主攻三产、提升二产、调优一产,产城一体、城乡一体,以城聚产、以产兴城,突出阜城发展驱动核心,错位发展,借力发力,将颍州区打造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城市形象的“大客厅”、经济增长的“核心极”、社会治理的“样板区”,为实力阜阳、大美阜阳贡献颍州力量。
  颍州区将在“留住消费”和“引进消费”上下工夫,突出区位优势,放大集聚效应,更加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总部楼宇经济,进一步吸引和留住消费、产业、人才。加快建设“专业分明、业态多样、优势互补、相互带动”的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由“城市开发”向“产业开发”转型,向以大型城市综合体为标志的中高档消费优质品牌服务业、以智慧物流为标志的现代物流业、以智力服务为标志的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转型,打造一批“无烟工厂”。引进、培育一批工业设计、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配套企业,以及医疗、养老、休闲等高端服务。
  深度挖掘放大“高铁、航空”的“双枢纽”优势、“长三角一体化、中原经济区”的“双战略”优势。推进“一区三园”建设,加快颍州经济开发区与毗邻园区一体化发展,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试验区。集聚化建设三合智慧家居产业园、九龙绿色食品产业园、三塔集新型工贸园,延伸磁性功能材料及器件、高端医疗器械、精准医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尽快形成“燎原之势”。同时,放大同城效应,发展“飞地经济”,开展“双招双引”,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税收贡献率高、科技含量高、项目成长性好的项目和“星期天工程师”“周末专家”。
  加快城区扩容提质。全力服务保障城南新区、高铁片区、西湖新区、阜合产业园区等重点片区建设。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按照保主保重保急的原则,统筹推进文明创建“六项清单”,以及百巷改造、“121”三带建设、城市功能完善三项工程,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全区城乡数字城管指挥全覆盖。
  跑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接力赛”。以响鼓重锤巩固脱贫成效,落实“四个不摘”“四个不减”要求,打好政策补丁,完善三治并举机制。加快建设美丽乡村,进一步完善阜城周边卫星乡镇王店、三合、程集、三塔、三十里铺等整体规划,打造一批花卉小镇、木文化小镇、啤酒小镇、文旅小镇等特色集镇。
  营商环境就是最大的竞争力。颍州区将大力构建企业家社会、保护企业家精神,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联”活动,及时帮助解决在项目落地、建设中存在的困难,营造亲商助商的良好氛围。
  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颍州区将以党建为统领,提高党员干部治理能力、服务水平,增强客商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组织干部走出去学习,培育一批懂经济、懂项目、懂招商的经济型干部,跟得上“长三角”地区的效率和作风。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颍州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全市一盘棋、差异化定位、资源化利用、扁平化管理、一体化发展的思路落实到位,真正打通直达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的快速通道,沿着高铁出发的方向,传播颍州声音,讲好颍州故事、展现颍州作为。
本报记者 任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