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2版:实力阜阳·市情市貌

抢抓新机遇 推动新发展





本报记者 冯启俊

  刚刚过去的2019年,阜阳迎来全新的历史机遇:
  12月1日,商合杭高铁北段、郑阜高铁正式开通,阜阳从此迈入崭新的高铁时代。作为沟通中原、西北地区与华东沿海地区的重要铁路大通道,商合杭、郑阜高铁在阜阳交会,形成“高铁+普铁”综合性大型铁路枢纽格局,且全市同步建设、开通五个高铁站,实现市域高铁“全覆盖”,全国少有。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全文发布。其中明确提出,加强长三角中心区与皖北等地区的深层合作,加强阜阳等4个区域重点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阜阳的人口优势、交通优势、政策优势、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在鼓荡的东风中,驶上快车道。
  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阜阳聚焦产业兴城、工业强市,制定实施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加快推进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建设。
  激情在迸发,势能在集聚,发展在提速。今天的阜阳,正以全新的姿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一

12月1日,商合杭高铁合肥以北段、郑阜高铁正式通车运营。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新明,坐上了首发列车。
  “作为浙江人,来界首有6年多的时间,我亲眼目睹了界首的发展,高铁的开通,会给我们界首带来更好更快的发展。”不自觉间,杨新明口中提到的已是“我们界首”,期待着“高铁时代”带给他的利好。
  “高铁的开通,直接把我们界首与长三角连接起来,推动企业从人才、信息和对外交流上快速融入长三角,更好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扩大企业的市场范围。”杨新明说。
  高铁开通后,阜阳形成与合肥、郑州1小时生活圈,与南京、武汉2小时出行圈,与杭州、上海、北京3小时经济圈,极大地缩短了与长三角地区和中原城市群的时空距离,给全市一千万人民和众多客商带来了快捷和便利。
  杨新明所在的天能电池集团,是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领军企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企业在界首下辖3家子公司,分别是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安徽中能电源有限公司、安徽轰达电源有限公司,2018年实现产值80亿元,目前正在投资建设界首百亿产值基地。搭乘“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机遇,天能集团将在界首市建设分总部,进一步扩大投资。
  高铁开通,阜阳的交通优势更加凸显。按照高铁线网规划,阜阳未来是国家高铁干线京港台高铁的重要节点站,京港台、郑阜高铁及阜蚌、徐阜城际铁路等7个方向的高铁线路在此交会,形成“米”字型线网结构。包括全省第二大高铁站在内的5座高铁站、全省第二大机场、亚洲规模前列的现代化编组站、日益密集的公路系统……阜阳交通优势不断强化,推动阜阳发展进入“快车道”。
  高铁开通,阜阳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是国家层面的一项重大战略规划,对所涉及的地区影响深远、关系重大。对于阜阳来说,高铁时代的来临也十分契合并且为这一战略的实施带来了“东风”,带来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崭新动能,拉近了与发达地区之间的物理距离,畅通了各类高端人才的引入渠道,提供了促进思想解放的强大推力。

  二

  高铁开通之际,我市部分青年企业家走进南京、杭州、上海等地,实地考察创新创业优秀企业,并与当地企业家开展合作交流。
  “对于做企业的来说,人口多的地方商机多,所以我想未来我们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家,到阜阳去投资,机遇会很多。”杭州青网科技控股集团董事长严飞认为,尤其是随着消费升级,三四线城市未来的商机非常大,阜阳的创业者会有更多的机会。
  人口优势,成为众多投资者看好阜阳的一大因素。阜阳地处武汉、郑州、合肥等大城市的围空区,拥有户籍人口1070万、常住人口820万,同时周边还辐射皖北、豫东南多个城市计6500万人口的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潜力。
  尤其是高铁开通,使阜阳的人口优势进一步放大。商合杭、郑阜高铁位于中原到华东的最快捷通道上,也是连通西北、华东的快捷通道,相比绕道徐州去上海快0.7个小时,去杭州快1.5个小时。按照1小时高铁距离计算,阜阳西站可以吸引周边人口聚集,形成海量的客流。
  数千万人的消费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而政策支持的优势,更成为阜阳未来发展的坚实保障。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加强长三角“中心区”与苏北、浙西南、皖北等3个地区的“深层合作”,加强徐州、衢州、安庆、阜阳等4个“区域重点城市建设”。安徽编制的《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提出,加强阜阳区域重点城市建设,打造重要的国家综合物流枢纽载体城市,成为带动皖北、支撑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作为区域重点城市辐射带动皖北地区发展,这把阜阳的城市定位提高到了新的层次。”市发改委有关同志告诉记者,按照这种新定位,阜阳未来要成为带动皖北、支撑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提高,阜阳更好发挥比较优势、增添发展动能、实现整体跃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这种政策机遇,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布局、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比如,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后,仅半年时间,国家发改委就下达建设资金137亿多元,审批、核准重大项目47个。阜阳作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城市受益良多,特别是《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皖北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规划了淮宿阜城际铁路、沿淮城际铁路、驻阜蚌城际铁路、南驻阜铁路等。
  当前,城市群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一个城市单打独斗的竞争时代转变为城市间分工协同的合作时代。而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可以预见的是,参与长三角地区的分工协作,将给阜阳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聚焦新定位,我市将着力提升辐射带动区域协同发展能力。立足城市发展定位,加强与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高效联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构建综合交通枢纽,打造重要的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现代化区域重点城市。
  今天的阜阳,立足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期的实际,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后发优势”越发明显。



  位于颍上经开区的翔胜科技生产车间内,一张银行卡大小的陶瓷基板,经过一系列流程,生成了2000多个芯片电阻,进而又被切割成一个个牙签头大小的成品,附着在专用卡带上,发往全国的电子产品厂家。“目前我们的芯片电阻主要供应知名电子企业,包括长虹、TCL、苏泊尔、惠而浦等。”企业负责人孙标告诉记者。  
  翔胜科技是国内第一家民营控股芯片电阻制造企业。说起落户颍上,背后还有一段故事。孙标是蚌埠人,其企业东莞粤翔公司长期从事传统电阻生产,后来考虑回皖发展。“当时也考察了多个地方。在阜阳一个人不认识,我自己到阜阳市民中心,咨询企业开办手续,当时就进入了‘绿色通道’,工作人员全程代办。”孙标说,后来,颍上经济开发区又给予大力支持,让企业一期项目在半年时间就投产并赶上了市场爆发期。  
  对于孙标而言,这里成为他二次创业的“福地”,增强了后续投资的信心。“我们正在对接资本方,准备建设后续项目,计划投资5.5亿元,将产能扩大5倍,形成年产2500亿只芯片电阻器的总生产能力。”
  包括孙标在内的众多投资者,正在阜阳这片创业沃土上发展壮大。
  “抢抓最好发展机遇,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营造最优营商环境是第一位的因素。”市委市政府把环境建设摆上突出重要的位置,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四最”营商环境。
  为了让投资企业进得来、落得下、发展好,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成市、县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面优化项目投资具体流程,开辟招商引资绿色通道,“一站式、全程化、保姆式”办理项目入驻事项;重大招商项目“一事一议”,对于产业发展带动性强、具有引领作用的项目,市领导亲自牵头成立协调小组,加快推进项目落地……
  软环境提升的同时,硬环境也得到加强。全市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将园区建设提升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科学配套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投资硬环境,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发展平台。目前,我市正在整合市经济开发区、阜合现代产业园区、颍州经济开发区,理顺园区经济发展和属地政府社会管理职责,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试验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在良好发展环境的保障下,一大批投资企业从“小荷才露尖尖角”迅速成长,继而“扶摇直上九万里”:东锦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11月落户界首,当时只有年产1万吨的1条短纤生产线,近年来实现了每年30%以上的快速增长,而今企业规模已壮大到年产10万吨短丝、10万吨长丝、1.2亿米布料,进入全省民营企业纳税百强行列。浙江沪千人造板有限公司入驻阜南,2009年8月首板下线,年产值不到一个亿,目前其高密度纤维板的产品质量、销售价格跃居同行业前列,企业改制后的公司阜阳大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进入主板上市IPO通道……
  立足“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我市启动实施骨干企业“13581”上台阶工程,着力构建“554”产业发展格局,扶持发展一批千亿产业、百亿企业,不断壮大产业实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载体,招商是第一选择。抢抓新机遇,展示新作为,阜阳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