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建设取得新进展

——从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看2019年阜阳发展

本报记者 冯启俊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记者从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一年来,面对复杂的局面,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坚决抓好中央通报问题整改、推深做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打好脱贫攻坚年度翻身仗,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践行新发展理念,谋划实施实力阜阳建设系列举措,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就是出路。2019年,阜阳迎来重大历史性机遇:商合杭高铁北段、郑阜高铁正式开通,阜阳迈入崭新的高铁时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加强长三角中心区与皖北等地区的深层合作,加强阜阳等区域重点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登高望远观大势,市委谋划实力阜阳建设的系列举措,形成了清晰的发展思路,明确提出打好长三角、高铁市“两张牌”和抓实产业项目建设年、优良作风建设年“两个年”,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产业作为第一支撑、项目作为第一载体、招商作为第一选择,坚持产业兴城、工业强市,注重产城融合、一体发展,做好“留住消费”和“引进消费”两篇文章,不断完善推进措施,以实力阜阳支撑大美阜阳建设。
  一年来,我市制定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谋划工业、农业产业化、商贸物流等六大重点项目提升行动,构建“554”产业发展格局,实施工业企业“13581”龙头培育工程。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对接、决策、督评工作机制,推进阜阳经济开发区毗邻园区体制改革,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试验区。
  这些思路和举措,为阜阳未来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正成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
  在明确思路指导下,全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429.5亿元,增长8.5%,增幅位居全省第四。1-11月份,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居于前列,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幅位居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幅位居全省第三,财政收入位居全省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位居全省第五。
  实体经济加快发展。工业发展势头向好,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889家、位居全省第二。服务业蓬勃发展,一批重大商贸项目加快推进,电商、快递等新业态快速成长,1-11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541.2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三,增长12.1%,增幅居全省第二。
  城市建设有力推进。全力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1-11月份,阜城建设投资348.9亿元。谋划实施百巷改造工程和“两河”岸线整治、休闲带建设工程,城市环境品质和综合功能明显提升。统筹推进五县市城区建设,县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项目投资成果丰硕。1-11月份,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00个,累计完成投资1141.5亿元,华铂科技二期、昊源化工苯乙烯等项目建成投产,霞光大道高架、合肥大道等工程加快施工,引江济淮、阜阳机场扩建等项目扎实推进。商合杭北段、郑阜高铁同时开通运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与上海、浙江等地和南都电源、天能电池、东旭集团等重点项目的对接工作,1-11月份,实际到位资金957.4亿元、增长11%,直接利用外资3.1亿美元。
  乡村振兴全面实施。全市粮食总产524万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1.9万家、1.5万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位居全省第一。“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工程全部完成,198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加快推进。
  深入推动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有效激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市县两级“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14.2万个。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各类市场主体92447户;截至11月底,完成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三变”改革的村数分别占总村数的96.4%、90.8%。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企业社会研发投入增幅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国家级创新平台实现零的突破,科技创新综合潜力跃居全省第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劳务输出大县阜南县多措并举,积极开展“稳就业”行动,让不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在家门口上班成为他们的新选择。不久前,阜南县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以《走基层看“六稳”:我在家门口上了班》为题,关注阜南县借助大数据力量积极开展“稳就业”行动。
  阜南县政府部门当起了“服务员”,通过“智慧阜南”先建了一个大数据平台,其中整合全县近70万在外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信息。同时,把县里50多家企业的岗位需求信息也纳入进来,进行劳务双方供需对接。
  我市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卓有成效,让广大群众端稳“饭碗”。2019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万多人,完成省目标任务的168.8%。全省首个市级电子创业券在我市正式上线运营。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