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打好“长三角”“高铁市”两张牌,突出融合、联通、协调、互动,市发改委——

抢抓机遇发展产业 加快建设实力阜阳

本报记者 张凯培 通讯员 李标

  “有效应对‘长三角’‘高铁市’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关键在于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以高铁直通长三角为重大契机,突出融合、联通、协调、互动,围绕建设区域重点城市、高水平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加快建设实力阜阳、大美阜阳,不断满足阜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市发改委主任王家仁说。
  王家仁认为,新定位、新阶段为阜阳发展带来新机遇。“随着12月1日商合杭高铁合肥以北段及郑阜高铁的开通,我市将形成1小时合肥交通圈,2小时南京、郑州交通圈,3小时北京、上海、杭州交通圈,极大地改善市民出行条件,提高通达便利度。与此同时,进一步缩短时空距离,为人才流动、招商引资等带来便利。”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同样对阜阳意义重大。“一是国家战略的号召力,二是规划目标的引领力,三是区域发展的协同力,四是发挥功能的推动力。这些不仅会为我市深化与沪苏浙合作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提供更多优先条件,还有利于我们等高对接先进经验,借势补齐发展短板,尽快缩小与长三角中心区的发展差距,进一步加速崛起步伐。”王家仁说。
  “打好‘长三角’‘高铁市’两张牌,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发力,包括打造区域重点城市、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发展互补性实体经济以及优化区域优势营商环境等。”王家仁介绍。
  在打造区域重点城市方面,把实施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作为重要抓手,谋深谋细谋实“554”产业发展计划。坚持项目第一载体,围绕国家政策导向谋划编制年度重点项目,有力调度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确定的六大提升行动,培育“13581”龙头企业;坚持招商第一选择,办好“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市情推介暨招商恳谈会,编制产业招商目录,摸清沪苏浙产业转移趋势,精准对接招商;坚持差异化发展,支持各县市区培育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创建一批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在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方面,抓住上海等中心城市疏解非核心功能、转移一般制造业的机遇,主动搭建优势平台,推进开发园区转型升级,积极引进优质产能。在加强与上海漕河泾等开发区的战略合作、发展飞地经济的同时,紧密对接国家和省正在编制的支持皖北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举措和实施方案,力争更多对我市有利的项目纳入规划。
  在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方面,注重加快高铁动车所规划建设,掌握高铁始发车辆编排的主动权。同时,着眼长远,积极配合做好阜阳-宿州-淮北、阜南-蚌埠-淮安等高铁建设工作,协调合肥-霍邱-阜阳、阜阳-淮滨等高速公路建设,推进阜阳机场扩建工程,提高基础设施综合配套能力。
  在发展互补性实体经济方面,依托沪苏浙产业优势,引导龙头企业开展战略性合作,深入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具体说来,就是依托沪苏浙庞大消费需求,发挥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依托沪苏浙广阔市场,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推进阜阳铁路物流港建设,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培育“枢纽经济”。
  在优化区域优势营商环境方面,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主动接轨先进规则,学习借鉴沪苏浙“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等经验,破除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着力打造要素流动的洼地、对外开放的高地。同时,落实招商引资项目对接、决策、督评工作机制,协同推进开放合作;完善招才引智政策,面向沪苏浙培育和引进一批“高、精、尖”急需紧缺人才,提高人才综合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