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一条人民路,串起一城繁华



全媒体记者 李方达

  你知道吗?在中国,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一条人民路。
  但阜城人民路在阜阳人心中有着特别的地位:它记录了岁月变迁,见证着新中国成立以来阜阳城区发展,更诠释着阜城的发展速度。一路“抻”开阜阳城
  今年91岁的杨士俊是一名老阜城人,仅在人民路南侧的惠泉社区就居住了30多年,时常还会念叨起“乡下”的生活。他年轻时的阜阳城还很小,“出了东门,都是菜地,可不就是乡下?”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几年,百废待兴,阜阳地区没有实力在市政建设上投资,城市还延续着此前的规模。“一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恢复,阜阳经济建设有了很大进步,原有老城区不再适应发展需要。1955年,城建部门筹划在阜城鼓楼与三里湾颍河坝之间修建人民路。当年建成的人民路像一条胳膊,“抻”开了城市格局。
  杨士俊的记忆里,最先从老城区搬到人民路的是阜阳县委。那时他在大田集工作,经常到阜阳县委大院开会。“最开始只有县委大院里有房子,出了大院还是菜地。”慢慢地,阜阳一中、新华书店等从老城区搬到人民路上,阜阳地区博物馆、人民广场观礼台、人民电影院、颍河旅社等新建筑相继建成。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