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系列大项目、强平台、优产业拉开发展框架
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阜阳中展现颍东担当
因地制宜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阜城副中心,将心比心为企优服务……去年以来,紧扣打造“阜城副中心”、建设“十个区域性强区”的目标,颍东区认真落实阜城“东优”战略,用一系列大项目、强平台、优产业拉开发展框架,加快构建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城市空间,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形成了一套特色品牌,“皖北争上游、全市走前列”的目标也愈加清晰。
链式布局、块状培育、集群发展
培育新质生产力
初夏,万木葱茏。位于颍东经开区的安徽全康药业有限公司内同样“生机盎然”:生产流水线上,一粒粒胶囊、片剂从机器中“跳”出,被传送至下一环节。几道工序后,产品完成包装,销往全国各地。
边生产边建设,全康药业正朝着年产值3亿元的目标奋力冲刺,为颍东绿色食品产业再添劲旅。
50里开外的阜阳化工园区,安徽昊源化工集团也迎来发展新阶段。以“退城进园”为契机,昊源化工加快产品链优化延伸、发展转型升级步伐,在已实施总投资175亿元的基础上,又开工建设了总投资119亿元的第四期项目。其中,年产40万吨尼龙66项目有望今年8月份建成投产。以昊源化工集团为龙头,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颍东化工园区集聚,化工新材料集群集聚集成发展态势渐成。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近年来,颍东区聚焦阜阳十大特色产业特别是八大先进制造业,深入推进制造业倍增行动,深耕化工新材料、绿色食品、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式布局、块状培育、集群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2023年,颍东区三大主导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04.6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3%。
其中,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达到85.5亿元,增长了15.7%。在全市率先设立肉牛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总投资400万元的插花牛肉汤标准示范点项目投入运营,新牧“一站一场一中心”和皇氏智慧化乳制品中央工厂及生态智慧牧场项目稳步实施;化工新材料实现产值160亿元,昊源集团多元全生物可降解塑料及差异化尼龙新材料等系列项目中的年产60万吨瓶片聚酯(PET)已投入试生产,杭摩年产30万吨高性能酚醛树脂、36万吨甲醛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庆洋化工、中科昊海、百昊晟科技等企业的一批项目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壮大,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4.1亿元,增长26.9%。总投资20亿元的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等38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3亿元的现代产业基地等45个项目加快建设。
主导产业强势推进,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在今年新春第一会上,颍东区委提出实施“12345”(一心引领、两翼齐飞、三轴贯通、四园协同、五大行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
具体而言,以高质量建设“阜城副中心”为引领,高标准建设“经开区、化工园区”2大园区载体,未来3至5年分别实现营销收入500亿元;依托“阜口路、阜展路、阜蚌路”3轴,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典范;协同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园、功能性食品产业园、澳柯玛智能家电产业园、尼龙新材料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4园建设,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提质、项目建设提速、园区平台提档、‘双招双引’提效、营商环境提升”5大行动。
按照有关规划,颍东区将围绕昊源化工、杭摩新材料等化工新材料链主企业,加快布局上下游产业链,着力培育500亿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实施绿色食品产业“双百”工程,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文章,着力培育100亿投资、200亿产值的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依托颍东经开区、盈田工业园区等平台,携手中铁十六局、长江精工、冈奇电子、万谷力安等重点企业,着力培育装备制造100亿产业集群。
产城人协调
发展打造阜城副中心
以时间为刻度,丈量颍东区的拔节生长,城市建设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楼鳞次栉比、道路宽阔整洁,岳家湖公园如明珠点缀,济河等碧水蜿蜒穿城而过,高架贯通新老城区……近年来,颍东区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立足阜城I型大城市建设,深化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促进产、城、人协调,打造宜居宜业、舒适幸福的居住环境,阜城副中心正拔节生长。
——完善城市功能。创新城市开发模式,实施城建项目49个、投资33.9亿元。启动实施铁二处、枣园片区路网改造,加快建设工贸路、前新路等15条道路,建成投运火车站综合枢纽改造提升工程一期,全力保障三角洲综合航运交通枢纽开工建设,协调推进阜阳火车站开通动车业务,努力打通城市“交通动脉”。以岳家湖公园为核心,有效扩大多领域、多层次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建设幼儿师专岳家湖校区、双创孵化中心、东湖财富中心,投入运营阜阳市肿瘤医院新区,推动金融中心、驾考中心竣工投用,建设优质均等的现代化新城区。深入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升级城市智慧管理平台,新增充电桩215个、停车位950个,改造老旧小区6个,探索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配套建设公厕、等候区等场所设施,让城市生活更便捷。加快公共绿地、景观公园提质改造,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让广大居民“开门见绿、出门进园”。完善“15分钟阅读圈”,培育居民可亲近、可参与的文化新空间,让城市更有书卷气。
——促进城乡联动。深入推进乡镇街道赋权扩能,提高资源统筹能力。持续完善河东、向阳、新华等中心城区功能配套,一体推进开发区建设,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协同发展。支持插花、袁寨、正午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提升阜城卫星镇建设水平;支持枣庄、老庙等创业园区扩容升级,推动正午、冉庙省级农业示范园提质增效,助力新乌江做好东湖文章,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支持口孜、杨楼孜与口孜东矿、化工园区联动发展,建设工矿配套型集镇,加速形成“一中心、两园区、九乡镇”的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格局。
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狠抓落实
软环境成就发展硬实力
在全市率先推出企业诉求办理“1231”工作机制、为企服务专员制度、营商环境体验官和“码上反映马上办”等一批创新举措,对标先进地区,制定并落实创优营商环境改革举措156条和进一步创优营商环境重点举措140条……
不断刷新的耀眼成绩,是颍东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最好注脚。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近年来,颍东区深入开展“强作风、办实事、比业绩、促发展”工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真刀真枪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狠抓落实,深化改革创新、优化为企服务,着力推动营商环境大改善大优化大提升,不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颍东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强作风、办实事、比业绩、促发展”活动为抓手,主要负责同志连续三年春节假期后第一会必谈营商环境,特别是今年新春第一会上让企业家坐C位,与企业家话发展、建良言、谈合作,在全区上下树立大抓营商环境建设的鲜明工作导向。
制定并落实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4版),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18项重点指标,推出100条改革举措,出台《颍东区营商环境“满意‘阜’务”十大行动方案》及具体子方案,统筹推进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要素环境、创新环境持续优化,不断增强政策感知度、社会认同度、部门协同度、环境融合度,进一步推动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提效能落到实处。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市场主体满意是“金标准”,颍东区持续完善线上线下企业诉求“一口收办”机制,强化企业诉求办理刚性机制,常态化推进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及时调整领导干部包联企业、项目机制,90名领导干部包联企业225家、项目49个;常态化开展“4+N”民企会谈活动,推深做实民营企业家直接约见纪委书记、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公安局局长制度;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全程帮代办机制,为昊源化工等40家企业提供47项全流程项目手续帮办代办服务;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先后3次组织营商环境体验官“沉浸式”体验办事流程。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颍东区将纵深推进“学先进、补短板、树品牌”活动,大力推行“一线+闭环”工作法,持续推动思想大解放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全面推行不说“不能办”、说清“怎么办”模式,将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会搬到施工现场召开,每月至少开展1次“企业、项目走进来提资金需求,金融机构走进来讲政策产品”的“双走进”对接活动,将心比心为企业家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以一流营商环境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门心思、一个声音、一个步调,颍东区正锚定目标,大胆干、创新干、务实干,努力干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新业绩、干出一个新形象,奋力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阜阳中展现更多颍东担当、贡献更多颍东力量。
徐风光 武艳/文 庞诚 徐丹丹/摄
链式布局、块状培育、集群发展
培育新质生产力
初夏,万木葱茏。位于颍东经开区的安徽全康药业有限公司内同样“生机盎然”:生产流水线上,一粒粒胶囊、片剂从机器中“跳”出,被传送至下一环节。几道工序后,产品完成包装,销往全国各地。
边生产边建设,全康药业正朝着年产值3亿元的目标奋力冲刺,为颍东绿色食品产业再添劲旅。
50里开外的阜阳化工园区,安徽昊源化工集团也迎来发展新阶段。以“退城进园”为契机,昊源化工加快产品链优化延伸、发展转型升级步伐,在已实施总投资175亿元的基础上,又开工建设了总投资119亿元的第四期项目。其中,年产40万吨尼龙66项目有望今年8月份建成投产。以昊源化工集团为龙头,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颍东化工园区集聚,化工新材料集群集聚集成发展态势渐成。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近年来,颍东区聚焦阜阳十大特色产业特别是八大先进制造业,深入推进制造业倍增行动,深耕化工新材料、绿色食品、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式布局、块状培育、集群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2023年,颍东区三大主导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04.6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3%。
其中,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达到85.5亿元,增长了15.7%。在全市率先设立肉牛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总投资400万元的插花牛肉汤标准示范点项目投入运营,新牧“一站一场一中心”和皇氏智慧化乳制品中央工厂及生态智慧牧场项目稳步实施;化工新材料实现产值160亿元,昊源集团多元全生物可降解塑料及差异化尼龙新材料等系列项目中的年产60万吨瓶片聚酯(PET)已投入试生产,杭摩年产30万吨高性能酚醛树脂、36万吨甲醛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庆洋化工、中科昊海、百昊晟科技等企业的一批项目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壮大,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4.1亿元,增长26.9%。总投资20亿元的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等38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3亿元的现代产业基地等45个项目加快建设。
主导产业强势推进,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在今年新春第一会上,颍东区委提出实施“12345”(一心引领、两翼齐飞、三轴贯通、四园协同、五大行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
具体而言,以高质量建设“阜城副中心”为引领,高标准建设“经开区、化工园区”2大园区载体,未来3至5年分别实现营销收入500亿元;依托“阜口路、阜展路、阜蚌路”3轴,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典范;协同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园、功能性食品产业园、澳柯玛智能家电产业园、尼龙新材料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4园建设,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提质、项目建设提速、园区平台提档、‘双招双引’提效、营商环境提升”5大行动。
按照有关规划,颍东区将围绕昊源化工、杭摩新材料等化工新材料链主企业,加快布局上下游产业链,着力培育500亿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实施绿色食品产业“双百”工程,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文章,着力培育100亿投资、200亿产值的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依托颍东经开区、盈田工业园区等平台,携手中铁十六局、长江精工、冈奇电子、万谷力安等重点企业,着力培育装备制造100亿产业集群。
产城人协调
发展打造阜城副中心
以时间为刻度,丈量颍东区的拔节生长,城市建设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楼鳞次栉比、道路宽阔整洁,岳家湖公园如明珠点缀,济河等碧水蜿蜒穿城而过,高架贯通新老城区……近年来,颍东区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立足阜城I型大城市建设,深化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促进产、城、人协调,打造宜居宜业、舒适幸福的居住环境,阜城副中心正拔节生长。
——完善城市功能。创新城市开发模式,实施城建项目49个、投资33.9亿元。启动实施铁二处、枣园片区路网改造,加快建设工贸路、前新路等15条道路,建成投运火车站综合枢纽改造提升工程一期,全力保障三角洲综合航运交通枢纽开工建设,协调推进阜阳火车站开通动车业务,努力打通城市“交通动脉”。以岳家湖公园为核心,有效扩大多领域、多层次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建设幼儿师专岳家湖校区、双创孵化中心、东湖财富中心,投入运营阜阳市肿瘤医院新区,推动金融中心、驾考中心竣工投用,建设优质均等的现代化新城区。深入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升级城市智慧管理平台,新增充电桩215个、停车位950个,改造老旧小区6个,探索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配套建设公厕、等候区等场所设施,让城市生活更便捷。加快公共绿地、景观公园提质改造,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让广大居民“开门见绿、出门进园”。完善“15分钟阅读圈”,培育居民可亲近、可参与的文化新空间,让城市更有书卷气。
——促进城乡联动。深入推进乡镇街道赋权扩能,提高资源统筹能力。持续完善河东、向阳、新华等中心城区功能配套,一体推进开发区建设,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协同发展。支持插花、袁寨、正午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提升阜城卫星镇建设水平;支持枣庄、老庙等创业园区扩容升级,推动正午、冉庙省级农业示范园提质增效,助力新乌江做好东湖文章,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支持口孜、杨楼孜与口孜东矿、化工园区联动发展,建设工矿配套型集镇,加速形成“一中心、两园区、九乡镇”的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格局。
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狠抓落实
软环境成就发展硬实力
在全市率先推出企业诉求办理“1231”工作机制、为企服务专员制度、营商环境体验官和“码上反映马上办”等一批创新举措,对标先进地区,制定并落实创优营商环境改革举措156条和进一步创优营商环境重点举措140条……
不断刷新的耀眼成绩,是颍东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最好注脚。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近年来,颍东区深入开展“强作风、办实事、比业绩、促发展”工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真刀真枪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狠抓落实,深化改革创新、优化为企服务,着力推动营商环境大改善大优化大提升,不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颍东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强作风、办实事、比业绩、促发展”活动为抓手,主要负责同志连续三年春节假期后第一会必谈营商环境,特别是今年新春第一会上让企业家坐C位,与企业家话发展、建良言、谈合作,在全区上下树立大抓营商环境建设的鲜明工作导向。
制定并落实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4版),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18项重点指标,推出100条改革举措,出台《颍东区营商环境“满意‘阜’务”十大行动方案》及具体子方案,统筹推进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要素环境、创新环境持续优化,不断增强政策感知度、社会认同度、部门协同度、环境融合度,进一步推动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提效能落到实处。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市场主体满意是“金标准”,颍东区持续完善线上线下企业诉求“一口收办”机制,强化企业诉求办理刚性机制,常态化推进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及时调整领导干部包联企业、项目机制,90名领导干部包联企业225家、项目49个;常态化开展“4+N”民企会谈活动,推深做实民营企业家直接约见纪委书记、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公安局局长制度;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全程帮代办机制,为昊源化工等40家企业提供47项全流程项目手续帮办代办服务;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先后3次组织营商环境体验官“沉浸式”体验办事流程。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颍东区将纵深推进“学先进、补短板、树品牌”活动,大力推行“一线+闭环”工作法,持续推动思想大解放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全面推行不说“不能办”、说清“怎么办”模式,将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会搬到施工现场召开,每月至少开展1次“企业、项目走进来提资金需求,金融机构走进来讲政策产品”的“双走进”对接活动,将心比心为企业家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以一流营商环境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门心思、一个声音、一个步调,颍东区正锚定目标,大胆干、创新干、务实干,努力干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新业绩、干出一个新形象,奋力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阜阳中展现更多颍东担当、贡献更多颍东力量。
徐风光 武艳/文 庞诚 徐丹丹/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