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身边事

安徽博物院专家来阜“鉴宝”

圆桌、书画、玉器……市民拿出“压箱底”藏品


核心提示

  5月11日上午,阜阳市博物馆邀请安徽博物院专家团队在馆内一楼开展“江淮鉴宝行—走进阜阳”大型公益免费鉴宝活动,100多人带着藏品前来“鉴宝”,还有7万多名网友通过阜阳新闻网和颍州晚报抖音号在线观看。当天共鉴定藏品390多件,其中大部分系民间收藏的艺术品,只有个别精品。

百年圆桌惊艳亮相
  记者在现场看到,鉴定分为陶瓷、金属、杂项、书画、玉石五大类别,现场大多数藏品都是“小件”,以书画作品、陶瓷器居多。一件大圆桌和两把木椅子,因为“个头大”一下子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经过专家鉴定,这是一件具有百年历史的木桌椅,不但做工精良,而且保存得也非常好。藏友王先生(化姓)介绍,这套桌椅是他十多年前购买的,以后会代代相传。8幅书画作品都是真迹
  刘海粟的画作、清朝书画家的作品……当天上午,一位中年藏友一下子带来了8幅书画藏品,经过专家鉴定,件件都是真迹。
  这位藏友介绍,他有30年的收藏史,这几件作品仅仅是他诸多藏品中的一小部分。这些藏品有的是祖辈所传,有的是自己辗转购买的。平时和藏友们交流、鉴赏,对他来说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他也乐在其中。今天之所以携带藏品前来,就是想让藏友和专家们看一眼,共同欣赏,“不指望这些藏品价值几何,就是收藏爱好”。

现场仿品频频现身
  当天上午,也有部分藏友们携带的作品,经过专家鉴定为仿品。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带着自己的藏品——两尊雕像和一个小壶来到现场。老人在介绍藏品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认为自己收藏的作品是“有年头的”。但专家细致观察后,给出结果:藏品年代较短,没有达到老人所说的年份。没听到想要的结果,老人情绪有些激动,一直强调物件应该是年代久远,希望专家能继续细致观察。专家见状,让坐在旁边的另一位专家同时进行鉴定。最终,几位专家的鉴定结果均是该藏品系仿品,并建议老人可到其他文物部门再次鉴别。
  现场还有一位中年男子携带三幅字画,请专家对其进行鉴定。随着一幅幅字画的打开,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字迹和缩小的印章。经过专家鉴定,三幅字画均为艺术印刷品,该男子对专家的鉴定结果表示认同。还有一位藏友携带的玉器样式精美,但专家一上手就告诉他,这是一件工艺仿品。该藏友感谢专家的鉴定,坦言自己喜欢这件玉器的外形,不介意真假,收藏只为喜爱。
  全媒体记者 牛桂芹/文 记者 庞诚 实习生 夏一凡/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