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专版

『踩街』拜大年欢乐闹新春


本报记者 李一晴 通讯员 段晓旭/文 特约摄影 王林洪

  1月22日,农历正月初一。颍上县管仲老街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花鼓灯、舞狮、舞龙、肘歌等民俗节目轮番上演,活力登场的非遗文化踩街拜年活动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处处洋溢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喜庆氛围。

欢乐花鼓灯踩街拜大年
  看!锣鼓一响,首先上演的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颍上花鼓灯。一位手持花伞的姑娘跑到老街大门前站定,随即,几位身着艳丽服饰的男女演员成对扭晃着出场了。
  “锣鼓点子满天飞,好像淮水滚滚来”,演员们扣着音乐节拍,频繁变换队形,跳出豪爽又轻柔的舞步,一边跳一边带领其他表演团队向老街深处走去。走上一段,演上一段,这就是颍上春节期间举办的特色文化活动——“踩街”拜年。
  参加此次“踩街”活动的有5个民俗表演团队,120位演员,既有来自颍上本地龙门民族社区的龙灯队,也有来自临泉县长官镇的肘歌表演团。他们带来的节目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有“花挑子”“划旱船”“回娘家”,有“大头和尚下山”“猪八戒背媳妇”,还有“唐僧抬孙猴子”等。
  队伍中,一位演员特别“惹眼”——今年66岁的孙多友夸张地表演“丑婆婆游场”,他反串成一副老太太装扮,脸上涂脂抹粉,嘴角点了颗媒婆痣,弓着身子,嬉笑怒骂,喜感十足。“丑婆婆”左手牵着一个同样装扮的小娃娃,右手拿着个蒲扇,随着鼓点扇动。和花鼓灯演员相遇时,“丑婆婆”便学着他们的舞步跳着扭着,跳累了就跟着节奏吹口哨。有趣的模样、滑稽的动作,引得游客捧腹大笑。
  孙多友告诉记者,他是颍上本地人,外号“大花鞋”,参加“踩街”活动已有3个年头,看到观众们欢笑就觉得心里高兴:“过年了,俺们在一起跳跳扭扭,图个欢乐喜庆!”

锣鼓震天响舞龙乐翻天
  管仲老街长约6公里。走到街心广场时,舞者退去,舞狮舞龙队激情登场。此时,锣鼓声变得雄壮紧凑,铿锵有力,鼓手李文东敲得满脸通红,咬着牙,使劲“砸”下手中的鼓槌。红色和紫色的狮子你来我往,摇头摆尾,时而高高跃起,继而翻滚扑地;金色的盘龙或喜怒动静,或勇猛威严,上下翻飞,气势恢宏。看得人热血沸腾。
  舞罢,肩扛龙头的邢建军只穿一件单衣,却已热得满头大汗。看着就来劲!记者也想尝试一下舞龙头,接过舞龙棍,却连举也举不起来,呵呵……邢建军告诉记者,龙头的舞龙棍约三四十斤重,舞完累得肩膀酸疼。“我表演舞龙有5年了,每年大年初一都要舞一天。累也高兴,过年嘛,就是图个热闹!”
  “大龙”下场后,两条“小龙”登场了。这是由舞龙艺人的孩子们自发组成的一支队伍,平均年龄8岁,最小的才5岁。上小学二年级的秦朗放假在家,经常看父辈练习舞龙,便和兄弟姐妹拿起了“小龙”,学起大人的样子来。“好玩哩很,我们也想学。”秦朗说。
  记者看到,秦朗在前面卖力地舞动着龙头,最后面的小娃娃举着龙尾、屁颠颠地跟着跑。游客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拍手声、叫好声不绝于耳。

浓浓烟火气互问新年好
  除踩街表演外,老街还举办了画糖画、捏面人、扎宫灯等手工制品展,各色小吃摊前叫卖声此起彼伏,打气球、套圈等摊位前也挤满了人。映衬着管仲老街的青砖灰瓦、小桥流水,到处充满了浓浓烟火气。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游客们时常碰到熟人。“您也来啦!”“新年好!新年好!”大家笑着相互拜年,用手机记录下美好的瞬间。
  踩街现场,游客们心情舒畅,精神饱满。据了解,管仲老街今年春节期间的游客量每天约3万人次,比去年增长20%。游客大多是当地和周边市民,一家人一起来看民俗、品美食、乐休闲、感古韵。一位年轻的父亲把儿子扛在肩头,小男孩头上戴着齐天大圣的紫金冠,妈妈怀里抱着2岁的女儿,女儿身着红色新棉袄、戴着虎头帽,萌萌的,非常可爱。
  多年在外地务工的高超平回家过年,当天,他带着95岁的奶奶来看表演,奶奶高兴地落了泪。一个孩子手里捧着小兔子,他告诉记者,今年是兔年,这是用自己压岁钱买的“小伙伴”。
  据了解,颍上县已连续多年举办春节民俗踩街活动,既展示了传统文化魅力,又为大家带来了欢乐,表达了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对幸福生活的执着向往。